2021年,一場“缺芯潮”席卷全球,汽車產業成為重災區,特別是車規級MCU“一芯難求”,多家主流車企陷入停產或者減產困境,小鵬、理想甚至啟動無“芯”交付。危機來臨,人們才發現,原來汽車上竟然要用這么多芯片,原來汽車芯片供應鏈竟然如此脆弱。
在需求迫切的情況下,本土汽車芯片廠商已然迎來了厚積薄發的時代。由于汽車芯片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全球市場基本由起步較早的海外廠商壟斷,一直以來國內廠商基本沒什么存在感。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有十年歷史的專注于汽車電子芯片的設計公司,四維圖新(002405)(002405.SZ)旗下杰發科技在這場“芯片荒”中迎來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杰發科技(英文名:AutoChips)新任CEO梁永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產芯片廠商的研發設計能力并不弱,缺少的是迭代的機會。實際上,在某些細分領域我們已經具備了在性能和技術上與國際大廠同臺較量的能力。
梁永杰新任杰發科技CEO,彰顯未來發展信心
在2021年的最后一個月,梁永杰走馬上任,從四維圖新總部調任至杰發科技。據了解,梁永杰在汽車行業浸潤十余年,先后從事乘用車市場、政企市場、商用車市場的相關業務,有著出色的管理實踐和市場拓展經驗。
對于嚴重依賴進口的芯片行業而言,這種開辟國產芯片市場的能力顯得尤其可貴。此次任命充分展示了四維圖新對芯片事業的高度重視。
梁永杰對杰發科技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芯片是一個邊際效應非常大的行業。杰發科技長期專注于技術研發,有著豐富的技術儲備和產品線,但是沒有足夠重視市場推廣,現在是用中國芯打開市場、釋放業績的時候了”。
四維圖新與杰發科技結緣于五年前。杰發科技前身為聯發科汽車電子事業部,總部設在合肥,專注于汽車電子芯片及相關系統的研發與設計,在國內車載導航芯片后裝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與四維圖新前裝市場業務有良好的協同作用。“賦能智慧出行,助力美好生活”是四維圖新長久以來的目標。在洞察到汽車行業即將迎來重大變革之后,四維圖新從2014年起依托自身的資源技術優勢,開始了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2017年更是正式明確“智能汽車大腦”頂層戰略,全面開啟了面向智能汽車領域和未來智慧出行領域的轉型之路。
收購杰發科技是四維圖新完善智能汽車生態閉環的重要舉措。2017年,四維圖新以38.75億元收購杰發科技100%股權,進入車規級汽車電子芯片領域。結合自身發展投入以及對其他產業鏈核心企業的并購整合,四維圖新在車聯網領域實現了從傳統地圖到動態內容、云端平臺服務、車載手機應用、車載操作系統、混合導航以及手機車機互聯方案的完整的產業鏈生態布局。
自主研發,引領國產汽車芯片突圍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今天,芯片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其對車企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芯片的等級劃分中,車規級芯片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嚴格,技術壁壘遠高于工業和消費級,從設計研發、芯片量產、導入汽車客戶,到真正上車量產等的積累非一日之功。
聯發科位列全球IC設計第一梯隊,實力強勁。在股權變更的過程中,杰發科技承襲了其原有的專利技術和研發人才。梁永杰介紹到,杰發科技被收購以后,來自聯發科的骨干人員和研發團隊時至今日依然是公司研發的支柱性力量。IC行業是一個人才、技術、資金高度密集的行業,杰發科技有著天然的競爭優勢,近幾年成績顯著。
研發方面,除原聯發科成員外,公司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招聘不斷擴充人才隊伍,形成了由國內外汽車電子芯片設計行業資深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研發人員有300多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超過90%。汽車電子芯片研發周期長,設計門檻高,資金投入大,歸功于團隊對汽車電子領域的專注及長期投入,杰發科技掌握了多項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現有國內外發明專利100多項。
產品方面,杰發科技好消息不斷。2018年底AutoChips量產國內首顆符合國際標準AEC-Q100的32位車規級MCU芯片――AC7811,讓中國在車規級MCU技術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并且該產品實現了在ABS防抱死剎車系統、BMS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等汽車核心應用上的前裝量產出貨,客戶反饋良好,供不應求;公司于2020年初量產了覆蓋不同等級車身控制應用的第二代MCU產品,且迅速向前裝應用不斷拓展。2019年,AutoChips自主設計首顆車規級TPMS全功能單芯片解決方案量產上市。2020年,經過近4年時間的研發,新一代車規級高性能智能座艙芯片――AC8015獲多家系統商新平臺定點。諸如此類的產品還有很多。
至此,AutoChips形成了汽車應用處理器、音頻功率放大器、車規級微處理器、胎壓檢測系統芯片等四大產品體系,并同寶馬、豐田、福特、大眾、上汽、一汽、長安等國內外車企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杰發科技的芯片產品已覆蓋全球500多款車型,累計出貨量超7000萬套;車規級MCU和胎壓監測芯片均實現數百萬級出貨,逐步打破國際大廠的壟斷。
憑借高品質、高可靠性、功能安全的芯片產品,杰發科技獲得國內外汽車前裝和后裝市場的普遍認可。2021年,AutoChips榮譽等身,二代車規級MCU-AC7801x獲評第三屆硬核中國芯“2021年度最佳MCU芯片”,車規32位MCU產品AC7811榮獲2020年度汽車電子科學技術獎“卓越創新產品獎”、“最具投資價值獎”,智能座艙芯片AC8015獲佐思年度金智獎,等等。
與此同時,杰發科技儲備了豐富的研發管線,多產品即將商業化,第二代胎壓監測系統芯片、國內首顆符合功能安全Asil-B等級的MCU以及高級智能座艙系統芯片等新產品陸續投入市場,繼續為國內汽車電子產業輸入強動能。
當今汽車市場已經走到一個全新的十字路口,隨著5G通信、人工智能、交互等底層技術的發展,汽車的產品定位開始發生變化,逐漸由交通工具向智能終端演變,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必然是屬于智能汽車的時代。
芯片是汽車智能化的核心,也是智能汽車的“大腦”。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迅速崛起的帶動下,汽車芯片市場正成為最具潛力的芯片應用市場之一。以當前需求最旺盛的MCU芯片為例,IC Insights預測,2021年全球汽車MCU銷量將猛增23%,達到7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預計32位將占其中的77%。
然而,目前全球車規級MCU市場仍然是瑞薩、恩智浦、德州儀器、英飛凌、賽普拉斯、意法半導體等國外半導體廠商的天下,這些巨頭占據了全球95%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國內僅有以杰發科技為代表的少數企業實現了車規級MCU產品量產,但主要以中低端市場為主。中國制造仍然處于奮力追趕的階段。
梁永杰認為,目前國產芯片廠商面臨前有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是智能汽車大勢所趨。2020年L2/L3級智能汽車滲透率僅為15%左右,根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數據,至2025年,L2/L3級智能汽車銷量占比將超過50%。
二是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將帶動MCU用量大幅增加。傳統燃油車的MCU用量在50顆左右,隨著汽車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提升,單車MCU使用量必將達到上百顆。
三是性能、集成度提升和供應鏈價格的傳導將帶來半導體單價上漲。同時,據介紹,杰發科技在本次缺芯潮期間并未進行大幅漲價,有較大的調價空間。
四是汽車MCU嚴重短缺,國內企業有望抓住國產替代窗口實現崛起。曾經有本土知名的Tier1從事整車控制器VCU的研發,但是后來放棄了,為什么呢?核心原因是,成本拼不過國際Tier1巨頭,而這里最核心的成本就是MCU的價格太高,VCU所用的功能安全Asil-D等級MCU,目前全部由跨國芯片公司提供,而國內Tier1采購的價格能超過國際Tier1一倍以上。因此在汽車主機廠因缺芯面臨減產的壓力下,國內企業正迎來導入大客戶供應鏈的窗口,杰發科技正在把握機會與優質主機廠合作。在談到未來的戰略布局時,梁永杰表示,目前杰發科技的汽車芯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未來一年訂單也十分飽滿,所以當務之急是提升產能。作為一家IC設計公司,杰發科技的出貨量嚴重受限于晶圓廠的產能配置,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尋找更多的代工廠進行合作。此外,公司將不斷擴充產品品類,向高端化市場進發,對標國際大廠,努力成為一家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電子芯片廠商,為保供汽車供應鏈安全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