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網消息:近日,華微電子(SH600360)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207.18%到246.67%,將增加7081.8萬元到8431.8萬元。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后,公司業績預計增加 7,296.37 萬元到 8,646.37萬元,同比增加 248.21%到 294.13%。
報告期內,市場需求旺盛,華微電子優化產品結構及客戶結構,銷售收入上漲毛利額增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上升。
據了解,華微電子是我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專業生產企業,是當地產業鏈龍頭企業,也是國內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華微電子被中國半導體協會授予“中國半導體功率器件五強企業”。公司擁有五十余年功率半導體器件設計研發、芯片加工、封裝及銷售的生產經營歷史,產品基本覆蓋了功率半導體器件的全部范圍,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30%以上。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電力電子、光伏逆變、工業控制與LED照明等領域,并不斷在新能源汽車、光伏、變頻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快速拓展。
業績大增三個方面主要因素
2021華微電子業績大增主要因素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抓住需求”。受今年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調整的影響,功率半導體器件的需求激增。吉林華微電子面對大量的訂單,及時抓住了市場給與的機遇,公司對年內產品價格及時上調了兩次。透過華微電子年報,可以看出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大幅增長,外因主要來自市場需求旺盛,造成銷售量上升。
其次,“三個調整”。針對強勁市場的需求,華微電子及時出手,快速實施了“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客戶結構”三大戰略調整。具體內容為,產品結構方面,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加速產品轉型,努力開發應用于汽車電子、電力碳中和、儲能逆變等領域的產品。市場結構方面,加大產品市場推廣力度,實現產品在中高端市場規模化應用。客戶結構方面,為適應新老客戶的需求,公司積極布局了寬禁帶半導體產品,向戰略性新興領域快速拓展。
第三,“國產化進程”。受中美科技戰與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等因素影響,半導體芯片國產化進程得以快速推進。目前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自給率偏低,市場總額占比不足50%,中高端功率MOSFET和IGBT自給率不足10%,國產替代空間巨大。業內測算表示,到2025年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元。在市場需求、政策、人才、資金和技術多因素催化下,國內功率半導體行業未來3-5年有望進入黃金發展期。
“三項結構調整”發展戰略
華微電子公告稱,自2021年初至今,公司持續推進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客戶結構“三項結構調整”發展戰略,積極布局寬禁帶半導體,加速產品轉型,努力開發應用于汽車電子、電力碳中和、儲能逆變等領域的產品,向戰略性新興領域快速拓展。
調整產品結構,打造企業競爭優勢。華微電子抓住國家節能減排等發展機遇,明確以IGBT、低壓MOS、超結MOS、TrenchSBD等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為主線的發展定位,實現產品向高端領域發展;以新興市場需求定位新產品系列,釋放企業巨大發展空間;積極布局面向新基建的碳化硅、氮化鎵寬禁帶半導體,以技術迭代創造企業發展新動能。
調整市場結構,釋放新興市場增長潛力。華微電子開拓戰略性新興領域,快速向新能源汽車、光伏、變頻等戰略性新興領域轉變;海外市場加大新領域開拓力度,擴大品牌影響力;拓寬銷售平臺,形成多渠道營銷模式;成立市場支持部,創新引領、引領創新,打造市場競爭優勢,著力推動低壓MOS、COOLMOS等新產品銷售,促進企業業績快速提升。
調整客戶結構,放大優質客戶效應。華微電子與優質大客戶開展全面深入合作,聚焦中高端客戶,與松下、日立、海信、創維、長虹等大品牌建立合作,推進企業快速可持續發展。
華微電子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公司將從外延、芯片、封裝、應用推廣四個方面建立專班化推進機制,垂直打通半導體產業鏈,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規模倍增,打造百億元量級年產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功率半導體產業集群,建立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技術高地和人才高地,成為吉林省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高技術產業發展成果的名片。
目前,華微電子擁有4英寸、5英寸、6英寸與8英寸多條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及IC芯片生產線,芯片加工能力每年500萬片,封裝能力為24億只/年,模塊每年1500萬塊。其中,公司的8英寸芯片生產線正在擴建中,達產后生產規模將進一步增大,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源。
2021年受益于全球半導體行業迅速發展,我國功率半導體器件應用領域從傳統的工業領域快速擴展至新能源、大數據、物聯網、智能電網、自動機器人、軌道交通等新興市場。華微電子身處功率半導體國產化頭部陣營,未來企業成長空間巨大。(綜合公開消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