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吸引國際尖端芯片企業在日本設立工廠,日本政府將推出補助金方案。但據日媒披露的補助金領取標準,芯片企業須在日本國內生產10年左右才能獲得來自政府的補助金。《日本經濟新聞》12日報道稱,日本政府此舉是以要求芯片企業長期生產為條件,確保在“國家安全”方面日益重要的芯片維持穩定供應,同時也確保芯片企業的穩定就業。
報道認為,補助金領取標準或許是針對臺積電。日本政府預計將向臺積電和索尼在日合建芯片廠提供4000億日元(約合222.6億元人民幣)的支持。新工廠將于2024年底批量生產,預計可提供1500個就業崗位。
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鈴木一人1月12日發表評論認為,從確保就業和明確領取補助金的門檻角度看,這一限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半導體行業需要不斷技術創新和設備投資,強令工廠運營10年是否合適還無法判斷。東京大學教授丸川知雄當天也刊文指出,日本將復興芯片的夢想寄托于臺積電和索尼聯合在熊本縣設立的工廠上,但巨額補貼很可能是徒勞。縱觀全球芯片產業,政府補貼在企業出口時很可能被對方征收的關稅所抵消。但芯片若僅供應國內市場就很難支撐一整條產線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