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1月6日開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構筑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作為“五子聯動”中的“五子”之首,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將如何發力?
三個國家實驗室已在北京掛牌
1月5日下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看望市政協委員并參加界別聯組會時指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需要,也是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意味著更高標準和要求。北京責無旁貸,要充分發揮好科技力量,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當先鋒、做表率,推動實現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質量發展。
針對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國家實驗室,加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北京國家實驗室數量占全國的1/3。“北京正在建設三個國家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建設是國之大者。”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1月6日在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時透露,昌平、中關村、懷柔三個國家實驗室已經全部實現掛牌。
記者從懷柔區獲悉,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學設施集群初步形成。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和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落成運行,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子午工程二期進行設備安裝,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11個科教基礎設施土建工程基本完成。
未來五年,懷柔將推動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現新突破。全面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建成運行一批科學設施,發布一批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一批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研究,產出一批世界領先的原創科研成果。
2022年,懷柔將推動“十四五”時期布局的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裝置、“十四五”科教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臺加快建設。
形成高效的新型舉國創新體制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加快形成高效的新型舉國創新體制機制,高水平建設“三城一區”主平臺。
如何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黨委書記史新興表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核心支撐,必須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舉全國之力推動建設。他建議北京市在依托好市屬單位的同時,充分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資源,發揮好在京科研院所、高校、央企作用,整合全國優勢力量,吸引國際創新資源,共建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共同開展重大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搶占大國博弈的技術領域制高點。
同時發揮航天和軍工單位優勢,做好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三鏈聯動”。他說,北京市航天、軍工單位眾多,科研實力雄厚、技術成果豐碩,很多技術具有巨大的轉化潛力和產業價值。他建議北京市進一步發揮航天和軍工單位作用,持續將航天和軍工技術、能力、產品、項目納入整體規劃,加大引導、服務、扶持力度,打破體制機制壁壘,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