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的危機在2021年愈演愈烈。德勤日前發布報告稱,估計芯片短缺情況將會在2022年持續,芯片交貨期將拖延約10至20周,到2023年初情況才能得到緩解。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使芯片制造行業集中的美國、東南亞、韓日產能遭到嚴重沖擊。美國得克薩斯州遭遇寒潮,日本茨城芯片工廠發生火災,讓芯片行業雪上加霜。
2019年時,芯片交付的正常周期為6至9周。根據市場分析機構海納國際集團公布的研究,2021年7月芯片訂單的平均交付時間已延長至19周,到了10月,平均交付時間更增加至22周。而2021年12月芯片的交貨時間又比11月增加了6天,達到約25.8周,為該公司自2017年開始跟蹤數據以來的最長時間。
海納最近改變了計算交貨時間的方法,增加了更多數據來源,并基于新系統修訂了先前的估值。海納分析師克里斯·羅蘭4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幾乎所有產品類別的交貨期都創下歷史新高,電源管理和微控制器(MCU)最為突出”。
電子行業受缺芯影響極為嚴重。例如蘋果公司2021年的iPhone 13 Pro系列手機以及Macbook Pro筆記本的發貨周期均比之前延長了2至4周。汽車產業同樣遭遇沖擊,美國咨詢公司艾睿鉑發布的預測顯示,芯片短缺將導致2021年全球汽車行業的收入損失2100億美元,預測2021年全球汽車凈產量總計將減少770萬輛。
印度汽車制造商鈴木印度發布報告稱,2021年12月的總銷量比2020年同期下降4%。目前整個行業面臨的半導體和電子元件供應短缺問題并沒有得到明顯緩解,并將持續一段時間。“半導體相關零件的問題仍然是該行業面臨的挑戰,并且仍然是我們的主要關注領域。”印度汽車制造廠商馬恒達汽車事業部首席執行官納科拉說。印度本土汽車制造商塔塔汽車公司執行董事說,“芯片短缺的持續,疊加疫情的增加,印度國內需求將要承受壓力。”
各類型芯片長期短缺的現象,除了疫情限制措施打擊廠商產能和物流運輸外,也受到來自企業數字轉型的急速推動和消費電子設備需求激增。德勤在報告中指出,2021年年中起多種半導體面臨供不應求,尤其是高端3nm、5nm和7nm制程晶片等短缺,已累計造成超過5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德勤預計2022年各檔次芯片將會全線漲價。為滿足對新興芯片的需求,半導體市場投資升溫。德勤預測,2022年全球創投資本機構將向半導體初創企業投資超過60億美元。
英特爾CEO蓋爾辛格則預計芯片短缺情況將持續到2023年。AMD首席技術官佩珀馬斯特也預測,芯片行業最終可能會在2023年實現供需平衡,缺芯潮會在那時結束。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