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業內有傳聞稱,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將會投資千億元新臺幣在新加坡建一座新的12吋晶圓廠。不過,昨(24)日聯電對此回應稱,該公司隨時都在評估擴產,但目前還沒有在新加坡建廠計劃,現階段重點在南科P6廠建設上。
近年來,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全球各主要晶圓廠積極擴大海外布局,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臺積電、三星聚焦美國、歐洲等地,發展5nm先進制程,聯電主力為成熟制程,短期赴歐美設廠意義不大。
業界認為,美中對峙之下,新加坡具有相對中立地位,加上當地官方積極扶植半導體業,提供外商補貼、高行政效率等優勢,吸引國際大廠進駐,如世界先進先前就買下格芯新加坡8吋廠,格芯在當地仍保有一座12吋廠及三座8吋廠,日月光、力成、欣銓等臺灣封測業者也都落腳當地,形成產業集群。
聯電在新加坡耕耘已有一段時間,對當地征才、廠區運營、客戶關系維系等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若在當地再蓋一座晶圓廠,很快就能進入狀況,同時也能達到分散風險之效,更能持續擴大規模,可謂利大于弊。
雖然聯電昨日已澄清,目前還沒有在新加坡建廠計劃,但也并未否認后續會在新加坡建廠的可能。聯電將于本周三(27日)舉行法說會,市場聚焦上季財報與本季展望之余,聯電的全球布局也將成為投資人的關注焦點。
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曾透露,聯電的擴建計劃遵循以投資回報為基礎,聚焦業績成長,并保持獲利能力的策略。多年來因為業界成熟制程產能不再擴充而造成供需嚴重失衡,市場動態讓該公司與客戶有機會再強化以投資回報率為導向的資本支出策略,同時緩解供應鏈長期以來的產能限制。
聯電現階段主要生產據點為中國臺灣竹科、南科,以及大陸蘇州和艦與廈門聯芯,海外則落腳新加坡與日本。聯電新加坡12廠為旗下12i廠,月產能5萬片,主力制程為0.13微米到40納米,這座廠也是聯電的特殊技術中心,提供客戶多樣化應用產品所需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