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一周年主要進展成效情況。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在會上介紹,去年科技部和深圳市一起制定出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實施一年多來,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一是深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全國城市創新樹立了新標桿。科技部支持深圳對標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的目標定位,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打造最優創新政策環境、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吸引一流創新人才,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生態系統。2020年統計,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超過13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93%,位居全國前列;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2萬件,占全國的1/3,連續17年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為新時代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樹立新的樣板。
二是深圳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科技部支持深圳以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定位為指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培育一流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截至2020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位居全國城市前列,有8家企業入選世界500強;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7萬億元,實現增加值9747億元,占GDP比重超過35%,成為第一支柱產業與主要經濟增長點。
三是深圳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展現新亮點。科技部支持深圳以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要方法,助力打造“深圳藍”“深圳綠”城市名片,生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全國率先實施公交車和巡游出租車全面純電動化,創新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設施建設模式,出臺首部綠色金融法規,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建設取得新進步。
四是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現新突破。作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部支持深圳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牽引,圍繞創新資源配置、引才用才制度、科技成果權屬和收益分配制度等先行先試,積極開展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在科研項目組織實施、科技金融結合、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國際科技合作等方面大膽實踐探索,成為全國科技創新改革的一面旗幟。
邵新宇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深圳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
一是打造戰略科技力量。支持深圳按照“四個面向”要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深圳發展重大需求,持續發展壯大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
二是實施重大科研項目。支持深圳深度參與戰略性、前瞻性和基礎性的重大科研布局。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知其所以然,科技創新才能行穩致遠。部市聯動,繼續組織實施好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等國家重點專項。
三是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支持深圳成為全球創新需求的發布地、全球創新成果的集結地和全球技術要素市場的重要節點,在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領域加強與港澳及國際的科技合作。
四是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圳因創新而興,實際也是因人才而興。人才代表產業的未來,依靠人才才有未來的產業。要進一步支持深圳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發展政策,和深圳共同辦好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集聚全球高端人才來深圳創新創業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