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擁有巨大潛力的充電樁市場受到了關注,充電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帶來了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一批新技術、新模式開始加快落地和應用。
近日,由半導體產業網、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公號)、博聞創意會展(深圳)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1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及充電產業合作論壇”在“ELEXCON深圳國際電子展暨嵌入式系統展”同期舉行。論壇特別邀請第三代半導體相關專家、快充產業鏈相關專家及企業代表,探討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及充電產業機遇與挑戰。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并且,新能源汽車產業由之前完全靠政策推動,轉向了由政策和市場雙驅動。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136.6萬輛和136.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98%和13.35%。2021年1-3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53.3萬輛和51.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倍和2.8倍。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45.5萬輛和43.3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6倍和3.1倍。
在保有量方面,截止2020年底,全國共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92萬輛,同比增長29.13%。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及保有量地進一步增長,對于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張。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億輛。

會上,深圳市國投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木林帶來了題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發展及趨勢”的主題報告,分享了最新發展趨勢。報告指出,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已是不可逆轉之趨勢。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可以解決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同時可以解決我國汽車產業技術長期落后于人的問題,實現彎道超車。電動汽車性能相對于燃油汽車有碾壓性優勢,30萬的model 3零到百公里加速度3.3S,可以媲美300萬的法拉利F8。由于不需要復雜的機械傳動,待到電池技術的成熟,電動汽車的成本將低于燃油車;另外由于電動汽車沒有空濾、汽油濾、機油濾等傳統保養項目,僅需對電池定期檢測,維護成本也低于燃油車。
當前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關鍵在于電池與充電,電池成本占到了整車40%左右。Tesla在2020年的電池會議上宣稱采用無極耳結構優化后的電池后續航里程將增加 54%,成本將下降 56%;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表示液態鋰電300Wh/kg是極限,全固態鋰電是趨勢,能量密度可達500Wh/kg,5到10年后即可批量應用。一旦電池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便是解決大功率充電設施配套的問題。
對于充電樁發展趨勢,報告認為將向大功率超級充電、能源路由器、換電發展的方向發展。大功率超級充電具有更高的電壓、更大的電流、更可靠等特點。
報告指出,未來充電樁不僅僅是一個充電接口,也將具備與自動駕駛、自動充電、自動停車相配套的智能屬性,成為智慧城市、汽車網絡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