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是芯片界的藥明康德,其實我們和醫藥領域的CRO有所不同。首先,我們在給客戶提供的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中,大部分會包含芯原股份自主設計的半導體IP;此外,CRO還有一些重資產,而我們是純粹的輕資產平臺型企業。”芯原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在科創板領軍者峰會上表示。
9月27日,來自中國半導體IP第一股芯原股份的戴偉民發表了“賽道創新與人才”為主題的演講。
對于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戴偉民稱,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實現了全產業鏈扶持,推動半導體產業跨越式發展,國內半導體企業也在產業鏈各個環節實現了突破。但同時,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存在設計企業小而散,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
具體而言,2020年國內芯片設計企業總計2218家,其中收入規模超過1億元的只有289家。從全球研發投入來看,國內半導體公司研發費用率為8.3%,與歐美等地區差距較大。
在此背景下,芯原股份極力夯實研發能力。近年來,這家公司一直保持著30%以上的研發投入營收占比。2021年上半年芯原股份研發投入3.11億元,占營收比例達35.63%。在目前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缺乏的大環境下,2020年芯原股份整體員工主動離職率低于5%,遠低于半導體行業2020年的15.2%的主動離職率。
戴偉民對記者表示:“芯原股份IP業務毛利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二十年來,公司IP研發的成本一直費用化,因此在授權IP給客戶時,IP業務的毛利率可高達90%以上。”2021年上半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7.81%,較上年同期下降了7.74個百分點,但凈利潤率卻比上年同期提升了4.06個百分點。
談及科創板上市帶給企業的機遇,戴偉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給企業帶來了比較充裕的發展資金,以前不太可能嘗試的一些業務,現在嘗試了,比如一次流片成功的高端應用處理器平臺解決方案。此外,我們還投資了產業鏈上下游的一些標的,尤其是和我們的發展戰略相關的企業,我們相信在芯原股份的賦能下,一定能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