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大流行導致的全球芯片持續短缺,企業現在面臨著另一個挑戰——組件詐騙和虛假的供應鏈索賠。
半導體詐騙目前是大生意。由于COVID-19大流行時期的需求過剩導致全球芯片短缺,欺詐者加大了游戲力度,欺騙急需電路部件的企業。
據許多專家說,芯片慌可能持續到2023年。創建一個合法的成品芯片大約需要 26 周的時間。當然,半導體是消費者依賴的多種產品的核心,如物聯網設備、車輛、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
罪魁禍首之一是,因為新冠許多公司不清楚它們將來在生產時能否擁有充足的半導體的,所以開始囤積半導體。與此同時,芯片的需求也急劇上升,因為芯片對于留在家中的人們來說非常關鍵(例如,用于遠程工作的筆記本電腦和其他硬件,以及像Zoom這樣的基于云的服務的超載)。
因此,許多科技公司和其他公司都求助于供應商,聲稱他們可以滿足其可靠來源無法滿足的芯片需求,而那些沒有生產集成電路的可靠記錄的供應商則無法滿足這些需求。
此外,根據佛羅里達大學的調查,一般來說,假冒電子產品的業務會降低企業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從而對"全球創新,經濟增長和就業"造成負面影響。該大學還認為,欺詐性技術產品往往是由被指控的恐怖組織和有組織犯罪組織生產的。
據《華爾街日報》最近報道,騙子們的經營方式之一是,他們在搜索引擎上購買芯片廣告去誘騙買家。《華爾街日報》說,無數有信譽的公司已經淪落到接受大量假冒零件的詭計中,這些假冒零件是劣質制造的,或者根本無法使用。
通常半導體欺詐者甚至懶得提前交付假貨,然后當買家要求退款未能交貨時,買家的請求會被詐騙者找理由搪塞或完全逃避。這種情況的一個結果是,假芯片市場已經導致更高的生產成本,因為廠家需要資源去找出芯片是否合法。
企業IT分析公司信息技術研究集團基礎設施團隊的分析師兼董事約翰·安南德表示“許多欺詐行為的發生僅僅是因為買家被迫向倉促建立的基于網絡的芯片分銷商發放資金,他們同樣倉促地在承諾的產品應該到貨時關閉這些網站,破壞了任何追索的可能性。”
同時,據電子設計自動化公司 Synopsys 的主要安全技術專家 Mike Borzay 說,很多公司都認為發布這些信息不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他說:"公司不想承認自己不夠精明,或者對供應鏈沒有足夠的控制力來防止芯片欺詐。
Borza補充道:"這些產品和公司的客戶可能不想購買或使用他們認為不真實的東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競爭對手往往會利用同行的弱點來獲得優勢。保持安靜,避免客戶不信任和失去競爭優勢,仍然很常見。
為什么不迅速建立新的半導體制造廠,以滿足對合法制造廠的需求呢?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壯舉。安南德說:"半導體制造廠是出了名的昂貴和難以建造。"僅潔凈室設施就比手術室清潔 1000 倍,每天需要 200 萬到 400 萬加侖的純水水。
安南德說:"即使我們明天找到了一座現代鑄造廠所需的數十億美元,它仍然需要18到24個月的時間才能建成。將舊工廠改裝為較新的、更大的晶圓理論上可以增加產能,但即使是在 2011 年,假設你能找到所需的光刻機,這一工程也價值 5 億美元以上。
安南德說,在與新供應商打交道時,可以避免被欺騙的一個簡單方法是與信息服務組織 ERAI 及其假冒電子數據庫進行核對。
Borza 提供了其他解決方案,如芯片上的"光學和電氣水印"、芯片中的"嵌入式加密標識"信息以及包裝材料的化學或微觀結構標記。
此外,欺詐性芯片的不可靠性程度不同。Borza說,一些被企業認為有缺陷的芯片,不是完全不起重功的,而是表現不佳的芯片,然后經常被回收回供應鏈(導致其他公司的問題)。
Borza 說:"這些故障可能不是災難性的失敗,它使零件在到達時死亡,而是表現不佳的部分,這些部件在大部分時間里可能表現正確。
他補充說:"他們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操作不當,或在正常預期壽命之前永久失敗。此類故障可能會產生可靠性和保修退貨問題,使產品制造商付出代價,并損害客戶的信任。 假冒或有缺陷的半導體不僅會提高公司的成本,而且它們的使用也會帶來危及生命的后果。
Borza 說:"對于安全關鍵應用中的部件,其后果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人力成本。"想象一下,在汽車中的 ABS 制動模塊中,或在您乘坐的下一架飛機上的控制航空電子設備中,發現一個劣質芯片。這些都不是很令人欣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