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產業為依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逐步深化,廈門市正面臨信息化促進工業化、工業化帶動信息化“兩化融合發展”的歷史使命。近日,廈門市發布“十四五”時期廈門市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廈門市“十四五”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闡明了“十四五”時期廈門市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重點、主要行動任務等。到2035年,廈門制造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有力支撐富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圍繞“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戰略目標,“十四五”時期,廈門市制造業將充分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全面激活閩西南及海峽兩岸區域要素資源,深刻把握新工業革命技術發展新形勢,堅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及產業鏈現代化兩大攻堅戰;以電子信息為龍頭,以高端裝備、新型消費、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為重要支撐,全力打造多個數字經濟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圈,力爭構建起具有廈門特色的“1+4+N”制造業體系。
《規劃》指出,力爭到2035年,廈門制造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建設成為國家高端制造示范基地、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率先實現制造業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有力支撐富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
《規劃》還指出,著力實施“工業強基”“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三大工程,促進裝備制造企業向系統集成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重點推動航空工業、輸配電設備、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實現質量與效益提升,積極推動智能制造裝備及海洋高新裝備實現特色發展,以此促進機械裝備產業向高端裝備領域躍遷。
根據《規劃》,到2025年,廈門構建電子信息萬億產業集群,高端裝備、新型消費、新材料及生物醫藥打造成為新興千億級產業鏈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3000家,年銷售額百億以上企業達到15個。在生物醫藥與健康、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形成一大批以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為核心的創新型企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躋身全國前列。
產業發展方向
高位整合資源,培育“電子信息”萬億產業集群
加速產業集群內部互動,強化與廈門及閩西南區域其他優勢產業協同配套,系統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以科研平臺及龍頭企業為抓手,力爭突破“工業四基”關鍵制約環節,提升新產品、新技術乃至全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積極把握新基建及智能終端市場需求,引培并舉, 推動產業持續高速發展,打造集“芯-屏-端-軟-智-網”于一體的電子信息萬億級產業集群。
1.平板顯示
以未來熱點應用領域為導向,以突破關鍵材料和先進工藝為核心任務,加強本地各產業之間的融合共享發展,構建廈門平板顯示全產業鏈生態,打造國際一流新型顯示產業示范區。
一是加快天馬第6代柔性 AMOLED 生產線項目、電氣硝子 8.5 代及以上玻璃基板項目三期、宸鴻科技 SNW 導電膜生產項目等項目投產;以天馬、三安光電等龍頭企業為主導,加速 OLED、Mini-LED、Micro-LED 等新型顯示研發及產業化進程。
二是加速突破關鍵材料和先進工藝。以OLED、柔性屏等新型顯示為主導,推進屏幕基板、OLED有機發光材料及金屬掩膜版等關鍵基礎材料研發;推動OLED成盒制程關鍵工藝、真空熱蒸鍍技術、薄膜封裝技術等關鍵工藝突破;加強上游光學膜、偏光片、模組等關鍵環節布局。
三是積極聯合平板顯示、集成電路、計算機與通訊設備、軟件信息等產業龍頭企業,對接企業技術資源和產品需求,以“面板+ 軟件”、“面板+IC”、“面板+終端”等融合發展模式,搶先布局未來顯示市場。
2.計算機與通訊設備
以龍頭企業及重大項目為支點,完善現有供應鏈配套和產業鏈生態,以“設備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為主線,促進創新鏈與生產鏈互相嵌套,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打造全國服務器之都、國內領先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
一是依托戴爾、浪潮、神州鯤泰等龍頭企業,大力引進產業鏈配套企業,積極發展應用于5G 的關鍵核心電子元器件零部件和功能組件、外圍設備,推動發展服務于新基建的云服務器、 邊緣計算服務器、AI服務器等高性能計算機,打造高性能計算機及5G通訊設備生產基地。
二是加大對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等新興移動終端的培養與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可穿戴監測、運動、嬰幼兒監護、適老化健康養老等智能健康設備;基于跨境電商、遠程診療、動漫游戲、影視文旅等應用場景,鼓勵發展增強/虛擬現實等智能裝備。
三是推動福建省圖像信息處理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智能家居系統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與戴爾、旗勝等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加速計算機、音視頻、網絡終端、數字監控等設備制造企業,由產品供應商向智慧辦公、智慧家居、智慧駕駛、智慧安防等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
3.半導體與集成電路
緊盯國家戰略方向及國內外市場缺口,以強化區域協同為主線,以突破基礎核心領域為目標,強化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裝備研發,打造東南沿海集成電路產業核心區。
一是促進產品往高端應用場景延伸。推動LED企業向智慧照明、健康照明、農業照明及醫療照明等應用場景發展;推動芯片設計企業向高性能計算機、新型顯示等領域延伸;支持發展面向5G、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及智慧城市場景的電子元器件;鼓勵發展應用于新能源動力汽車、可穿戴智能裝備等未來熱點應用場景的集成電路產品。
二是全力突破關鍵技術環節。重點發展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制造所需的基礎材料及相關制備工藝。
三是加快區域資源整合。依托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廈門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科研平臺,建立健全產教融合、產學合作體系;深化廈臺合作,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加強廈門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建設,加快集成電路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4.軟件和信息服務
高標準推進人工智能應用技術研究。依托瑞為、云知芯、美亞柏科等人工智能技術國內領先企業,重點開發面向各類應用場景的智能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加強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機器視覺等領域的深入開發及應用;不斷加強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研發和迭代,加快人工智能商業化進程。

加強供需對接,壯大“新材料”千億產業鏈群
以“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為突破口,以“產學研用投一體化”為著力點,深化新材料與區域特色產業協同發展,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的新型功能材料創新發展高地。
一是面向高端應用場景,推動企業突破關鍵材料和制造工藝。鼓勵廈鎢研發面向軍工領域的硬質合金,推動鎢鉬向電子級靶材等關鍵光電領域材料發展;支持光電信息材料企業精進提純技術、優化提純工藝。
二是加快整合區域資源,健全“產學研用”合作體系。
三是加大科研成果和產業應用對接,鞏固新材料對其他制造業的基礎支撐。從廈門及閩西南優勢產業應用場景出發,運用財政科技資 金撬動社會資本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重點發展應用于生物醫藥與健康、平板顯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領域的先進碳材料、先進 高分子及復合材料、特種金屬及功能材料、光電信息材料等產品。

主要行動任務
加快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推動科技創新超越
加快創新科研平臺建設。圍繞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在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等領域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行業基礎、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支持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大學、集美大學等院校與企業合作建立研發中心,推動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頂尖院校在廈門建立研究分部,鼓勵天馬微電子、三安集成、士蘭微電子、通富微電子、浪潮等企業在廈門建立技術中心、檢測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積極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和網絡,支持異地研發和科創“飛地”,提升海外創新創業孵化器和人才基地建設水平,支持與金磚國家、“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聯合共建科技園、實驗室、技術企業孵化器和中小企業網絡。
此外,《規劃》還提出了統籌工作部署、健全人才保、提升土地保障、加大資金保障、鞏固技術保障、強化數據保障等保障措施。全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主線,培育多個數字產業集群,以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及廈門智慧城市建設為支點,構建“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