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芯日前宣布投資擴充美國、歐洲及亞洲據點晶圓產能,其中計劃未來兩年投入10億美元在德國德累斯頓(Dresden)既有晶圓廠進行投資,對此格芯CEO Tom Caulfield受訪暗示,格芯在德累斯頓投建另一座大型晶圓廠也是有可能的,這取決于格芯所得到的投資支持。
據eeNews Analog報道,Caulfield表示,格芯在投資上會盡最大努力,但需要政府以及合作伙伴在投資上的協助,以讓投資具經濟意義。
Caulfield認為,如果沒有政府的合作以及正確的投資,那些包含野心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問題在于,有時政府提供的資助金額,有好幾十個有資格的接受者,因而會稀釋成各家業者只能取得一小部分資金。言下之意對于先進12英寸晶圓廠建廠的支持,必須提供適當的金額規模。
針對歐洲2nm制程節點發展,Caulfield指出,歐洲不應該擔心晶圓制程領先與否的問題,原因有二。其一,沒有光刻技術就無法在半導體領域從事任何事情,而歐洲有ASML是光刻技術全球領導廠商。如果沒有為光刻機提供資本支出,無人能在半導體領域有所作為,因此歐洲對半導體產業有著很大的控制權。
第二個原因是,如今科技產業已跳脫過去憑借從一個世代節點演進至下一節點、以提高PC主導以計算為中心電子產品每單位美元最大效能的時代。在智能手機時代,半導體需求多樣性呈爆炸式成長,包括射頻電路、觸控顯示器、感測器等。科技產業從以電腦為中心轉向無所不在的計算部署,芯片公司不缺個位數nm芯片,缺的是多樣化的芯片。
對于歐盟計劃至2030年,將歐盟境內晶圓制造占全球比重提高至20%的目標是否不切實際,Caulfield認為,過去很多例子表明,制定具有企圖心的目標有其重要性,因而會改變思維方式,借由不同標準迫使必須改變正在做的事,進而可擺脫阻礙。
鑒于全球有許多半導體制造投資將要進行,為何不將其中一大部分投資放在歐洲。格芯德國德累斯頓12英寸晶圓廠,為德國“薩克森硅谷”計劃一大支柱,同時也可能成為歐盟重振其半導體制造、強化自主晶圓制造供應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