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芯國際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其第二季度的財報已經明顯優于預期,營收和凈利潤均創新高。
二季度凈利潤大漲398.5%
據披露,中芯國際第二季度銷售收入為13.44億美元,環比增長21.8%,同比增加43.2%,實現凈利潤6.88億美元,環比增長332.9%,同比增長398.5%;同時,毛利率也從上個季度的22.7%提高至30.1%。

△Source:中芯國際公告截圖
按地區劃分,財報顯示,中芯國際第二季度來自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的營收比重大幅增加,從第一季度的55.6%增至62.9%,而來自北美洲、歐洲及亞洲的營收比重則有所下降,分別從上季度的27.7%、16.7%下降至23.3%和13.8%。
以應用分類來看,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營收來自消費電子的營收占比實現大幅提升,從上季度的20.4%提升至25.1%,來自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的營收占比有所下降,分別從上季度的35.2%和13.9%下降至本季度的31.6%和12.4%。

△Source:中芯國際公告截圖
按技術節點劃分,中芯國際第二季度來自FinFET/28納米工藝的營收占比大幅上漲到14.5%,第一季度僅為6.9%,其他工藝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0/45納米(14.9%)、55/65納米(29.9%)、90納米(3.2%)、0.11/0.13微米(5.9%)、0.15/0.18微米(28.4%)、0.25/0.35微米(3.2%)。
產能利用率達100.4%
當前,在全球缺芯情況下,中芯國際持續擴充產能,最終在第二季度實現了產能滿載。
第二季度,中芯國際共銷售晶圓174.52萬片(約當8英寸),環比增加12.0%,同比增長達21.6%。
產能方面,財報顯示,中芯國際的月產能已由2021年第一季的54.1萬片8英寸約當晶圓增加至第二季的56.2萬片8英寸約當晶圓,中芯國際表示,這主要由于第二季度8英寸晶圓廠產能擴充所致。

△Source:中芯國際公告截圖
至于產能利用率,按約當產出晶圓總額除以估計季度產能計算,中芯國際二季度產能利用率更是由上季度的98.7%達到驚人的100.4%,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已經實現滿載運營。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在二季度電話會議上也表示,“我們的FinFET工藝已經達產,每月1.5萬片,客戶多樣化,不同的產品平臺都導入了。(這部分)產能處于緊俏狀態,客戶不斷進來。”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博士和梁孟松博士表示:“從去年被列入實體清單以來,中芯國際一直是在困境中前行。運營連續性方面,我們積極與供應商配合,保證對客戶的承諾得以實現,成熟工藝的不確定性風險也進一步降低。”
供不應求狀態持續
作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目前共運營7座晶圓廠(4座12英寸晶圓廠,3座8英寸晶圓廠)。
不過,在復雜的國際形式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下,中芯國際的產能依然無法緩解缺芯問題。
為此,近兩年來,中芯國際加速擴產,自2020年以來,相繼宣布了多項擴產計劃,包括擴充中芯南方12英寸芯片產能,新建中芯京城和中芯深圳兩座12英寸晶圓廠。
今年7月,中芯國際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透露,為滿足更多的客戶需求,根據公司今年的CAPEX支出計劃,擬擴建1萬片12英寸和4.5萬片8英寸晶圓的產能。

△Source:投資者互動平臺截圖
最新消息是,中芯國際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半導體廠商產能擴建、市場交貨等都比較緩慢,供不應求狀態至少持續至2022年上半年。中芯國際還表示,未來北京新擴建的12英寸產線以及深圳產線的總產能將在目前北京12英寸線產能基礎上翻倍。
中芯國際進一步指出,在產能擴建方面,我們仍按計劃推進,但準證審批、產業鏈緊缺、疫情引起的物流等不可控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設備到貨時間。公司會盡全力優化內部采購流程、加快產能安裝效率,爭取盡可能縮短采購周期,早日達產。
此外,中芯國際還預計,未來在部分細分市場的相關技術節點產能會越來越緊張,產品價格將維持穩定或繼續增長,如電動車及工業應用中產品所需的55nm及40nm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