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半導體大缺貨,外加美國限制出口,為了增加產能以及提前規避未來更加嚴格的出口限制,國內的半導體廠家近期加強對半導體設備的采購,采購規模擴大至1.5倍,這也引起了其他廠家的注意。韓國媒體報道表示,中國狂掃半導體市場,不但使目前緊張的供應更加嚴重之外,也使得韓國半導體廠商產生憂慮,同樣加入了搶購的行列。

美國的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到5月,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金額達到了21.96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的14.12億美元增長55%。 而在出口往中國的半導體設備中,美商應材、科林研發、以及美商科磊等3家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占中超過40%的廠商,為供應中國半導體設備的主要供應商,這其中包含了蝕刻、沉積、以及檢查等設備。
報道強調,雖然美國對中國進行了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但是銷售金額依然屢創新高。這也反映了在美國未來可能更加收緊半導體出口的情況下,中國半導體廠商希望盡早獲得設備,以建立自主化供應鏈的迫切需求。目前來說,拜登政府不但延續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行半導體產業限制的策略,更有強化的可能,也加深了中國半導體廠商的憂慮。
截至目前,已經有華為、中芯國際、福建晉華等300多家廠商及單位被美國列入管制出口的黑名單。 而且,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建議,未來甚至將半導體制造的沉浸式曝光設備也像極紫外光曝光設備一樣被列入管制清單,屆時對國內半導體制造的沖擊就不僅在先進制程上,連較為一般的成熟制程生產也可能受到限制。
基于以上的原因,國內半導體廠商正在大量囤積半導體設備。 對半導體設備產業而言,一方面受惠于中國半導體產商的大量采購,使得半導體設備商正迎接難得的大量采購周期,有利于公司的營收。 但另一方面,面對中國半導體業這樣大規模的采購,韓國的三星及SK海力士等廠商感受到壓力,由于采購金額過于龐大,搶占大量產能,導致這幾家的常規采購交貨期延長,使得芯片荒進一步加劇。
面對來勢洶洶中國企業,韓國企業也隨之加入到搶購半導體設備的行列。 根據韓國海關統計,2021年上半年韓國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口總金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94.2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68%,創下歷史新紀錄。
韓國買入的半導體設備中,來自荷蘭的金額達到30.6億美元,同比增長55.3%。來自美國的進口額達到27.9億美元,自日本和新加坡的進口額分別為22.2億美元和12億美元以上。于此同時,三星和SK海力士最近都在增加對半導體制造設備的投資。三星2021年上半年的投資同比增長40.3%。 SK 海力士的投資同比增加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