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網消息: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人才是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和發展的第一要素,高質量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是服務國家戰略目標的榮耀使命。
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沒有根本改變,急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競爭能力。集成電路的發展壯大要依靠高質量人才,人才是產業創新的第一要素。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度,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規模在51.19萬人左右。按照此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的預計,到2020年前后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需求規模約為72萬人,集成電路當前人才缺口在20萬人以上。
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沒有根本改變,急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競爭能力。集成電路的發展壯大要依靠高質量人才,人才是產業創新的第一要素。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度,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規模在51.19萬人左右。按照此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的預計,到2020年前后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需求規模約為72萬人,集成電路當前人才缺口在20萬人以上。
為填補集成電路人才缺口,2020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投票通過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先后成立了集成電路學院。
清華大學“芯片學院”來了!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之一,清華大學于2020年10月投票通過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2021年4月,在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到來之際,經該校第十四屆黨委第一百五十八次常委會討論通過,決定成立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

自1956年設立半導體專業,清華大學在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上始終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據統計,該校迄今在集成電路領域已累計培養本科生4000人以上、碩士生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近五年超七成畢業生進入了集成電路產業和科研一線。
據媒體統計,由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校友創立的較為知名的芯片公司多達27家。2020年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市值前十大企業中,清華校友創辦或者擔任CEO的公司占據6席,并包攬前3。這些企業從國家大基金和A股融資超千億元,締造出超過6000億元市值的清華芯片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特別是集成電路這種綜合性人才更需要科學系統的培養。集成電路學科以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等學科為基礎,涉及電子信息、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和機械工程等相關工程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具備深厚的理論背景和鮮明的工程特點。不僅需要堅實系統的基礎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的理論培養,也需要產教融合、實訓實踐的工程培訓,更需要優秀人文素養和全面均衡能力的塑造。
隨著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的成立,可以預見,這座全球一流學府必將進一步融合相關優勢學科,圍繞集成電路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加快集成電路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為填補我國芯片人才缺口,助力中國“芯”突破作出更大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揭牌成立!
2021年7月14日,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揭牌成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繆向水擔任集成電路學院院長。

自 1960 年創辦半導體相關專業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先后獲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積累了雄厚的集成電路學科基礎。
華中科技大學官微介紹,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瞄準集成電路 " 卡脖子 " 難題,聚焦集成電路學科前沿,打破學科壁壘,強化交叉融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實現集成電路學科國際領跑,支撐我國集成電路事業的自主創新發展,建設存儲器、傳感器、光電芯片、顯示器、化合物半導體等特色方向。
據悉,集成電路學院按照 " 國際視野、拔尖示范、協同育人、自主創芯、服務地方 " 的思路,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 " 三位一體 ",充分發揮產教融合優勢,支撐和引領華中地區集成電路產業高速發展。
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成立!

2021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會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相里斌,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等發表致辭。
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的成立,是北京大學響應國家號召、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我國集成電路學科發展,深化多學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支撐北京大學“新工科“建設,助力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加快集成電路人才聯合培養的重要舉措。
八所高校獲批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八所高校獲批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2021年5月,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四所高校均官宣“獲批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據悉,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是國家相關部委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和深化產教融合改革,加強集成電路等“卡脖子”技術領域人才培養,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舉措之一。國家發改委、教育部按照“面向產業集聚科學規劃布局、面向一流學科突出扶優扶強、面向協同創新深化產教融合、面向區域需求促進共建共享”四個原則,對部分中央高校申報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進行了項目評審和遴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為首批入選高校;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為第二批入選的四家建設高校。
28所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
據了解,我國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一共有9所大學,包括清華、北大、復旦、西電、浙大,這5所大學是科技部撥款建設。還有四所大學是: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上交大、華中科技大學。
在2015年,國家又批準了9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這個微電子學院跟上面的人才培養基地的名單差不多,只是把華中科技大學換成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就是國科大。
后來又批準了19所大學,現在一共有28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可以說,這28所高校是國內集成電路方面最好的學校。名單如下:
首批依次入選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重點籌建的高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福州大學、山東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