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網根據公開消息整理:中芯紹興、臺積電、三星、三安光電、翔海光電、山西宇皓、國軒高科、大眾等公司近期最新動態,以及行業動態如下(僅供參考):
SEMI:半導體設備銷量飆升,明年將突破千億美元
據SEMI最新報告,全球原始設備制造商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在明年將再創新高,預計超過1000億美元。這與2021年同比提升34%到953億美元和2020年的711億美元相比,有了更新的突破。晶圓廠設備部門,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施和掩模/掩模版設備,預計到2021年將飆升34% 至817億美元的行業新紀錄,2022年將增長6%至超過860億美元。由于全球工業數字化對前沿技術的強勁需求,代工和邏輯部門占晶圓廠設備總銷售額的一半以上,將同比增長39%,到2021年達到457億美元。預計2022年增長勢頭將繼續,代工和邏輯設備投資將再增長8%。
對內存和存儲的強勁需求正在推動對 NAND 和 DRAM 制造設備的支出。DRAM 設備部門預計將在 2021年引領擴張,飆升46%,超過140億美元。預計2021年NAND 閃存設備市場將增長13%至174億美元,2022年將分別增長9%至189億美元。在先進封裝應用的推動下,組裝和封裝設備部門預計到2021年將增長56%,達到60億美元,然后在2022年增長6%。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預計將在2021年增長26%至76億美元,并在2022 年根據對5G和高性能計算(HPC)應用的需求再增長6%。從地區來看,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預計仍將是2021年設備支出的前三大目的地,其中韓國憑借強勁的內存復蘇以及對前沿邏輯和代工的強勁投資而位居榜首。預計2021年跟蹤的所有地區的設備支出都將增長。
IC Insights:中國大陸晶圓產能占全球份額15.3%,即將超日本
半導體咨詢機構IC Insights 列出2021-2025 年全球晶圓月產能報告(按地理區域劃分)。截至2020 年12 月,中國臺灣地區占全球晶圓產能的21.4% ,領先全球。排在第二位的是韓國,占全球晶圓產能的 20.4%。中國臺灣地區是 8英寸晶圓產能的領先者。在12英寸晶圓方面,韓國位居前列,中國臺灣地區緊隨其后。三星和 SK 海力士繼續積極擴大其在韓國的工廠,以支持其大批量 DRAM 和 NAND 閃存業務。
IC Insights預計中國大陸將是唯一一個在 2020 年至 2025 年期間產能的百分比份額增加的地區(增長約3.7 個百分點)。雖然中國大陸主導的大型新 DRAM 和 NAND 晶圓廠的開工量預期有所減弱,但未來幾年,總部設在其他國家的存儲器制造商和本地 半導體制造商也將有大量晶圓產能進入中國。在預測期內(2021-2025),北美的產能份額預計將下降,因為該地區的大型無晶圓廠供應商行業繼續依賴代工廠,主要是臺灣地區的代工廠,預計歐洲的產能份額也將繼續緩慢縮小。
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加快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發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規劃提出,以自主創新、規模發展為重點,提升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全產業鏈能級。芯片設計,加快突破面向云計算、數據中心、新一代通信、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高端處理器芯片、存儲器芯片、微處理器芯片、圖像處理器芯片、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芯片(FPGA)、5G核心芯片等,推動骨干企業芯片設計能力進入3納米及以下,打造國家級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平臺,支持新型指令集、關鍵核心IP等形成市場競爭力。制造封測,加快先進工藝研發,支持12英寸先進工藝生產線建設和特色工藝產線建設,爭取產能倍增,加快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發展。
《規劃》指出,發揮上海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為引領,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
中芯紹興擬A股IPO
據浙江證監局官網披露的文件顯示,紹興中芯集成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擬前往A股IPO,海通證券任輔導機構,輔導期大致為2021年7月至10月。
紹興中芯集成成立于2018年3月9日,由中芯國際、紹興市政府、盛洋集團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50.76億元,總部位于浙江紹興,以微機電(MEMS)和功率器件(Power)工藝技術為基礎,專注于傳感、連接、功率的特色半導體系統代工服務。公司以晶圓代工為起點,向下延伸到系統模組,向上延伸到設計服務。紹興中芯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中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為其二股東,持股比例為19.57%。
2018年5月18日,中芯集成電路制造(紹興)項目正式開工奠基,項目位于越城區皋埠鎮,總投資58.8億元,用地207.6畝,新建14.65萬平方米的廠房,建設一條集成電路8寸芯片制造生產線和一條模組封裝生產線,一期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138386平方米。項目于2019年6月結構封頂,2020年1月正式投產。形成芯片年出貨51萬片和模組年出貨19.95億顆的產業規模,規模化量產麥克風、慣性、射頻、MOSFET以及IGBT等產品的芯片和模組。
消息人士稱臺積電新開發的N5A制程將于2022年第三季度問世
據國外媒體報道,據業內消息人士稱,芯片代工商臺積電新開發的5nm家族新成員——N5A(5納米A)制程將于2022年第三季度問世。臺積電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制造廠,該公司的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華為等等。據業內消息人士稱,該公司正準備在汽車芯片代工市場上占據更大份額。今年6月初,臺積電推出了N5A制程,旨在滿足當前日益創新的汽車應用對于運算能力增加的需求。
傳三星5納米拿下谷歌自研手機芯片新訂單
臺積電與三星在5納米晶圓代工市場持續交戰。據外媒報道,Google完成自家手機芯片開發,將以三星5納米進行生產,并取代Google自有手機品牌過往搭載高通驍龍系列芯片的架構。這是三星5納米繼獨家代工高通5G旗艦芯片“驍龍888”之后,又拿下一家指標大廠手機芯片訂單。盡管Google自有手機品牌銷量不大,但仍相當具有意義。業界認為,三星先后透過自家芯片,以及高通、Goolge手機芯片為5納米練兵,意圖趕上臺積電的企圖心明顯。
三安光電發明設環繞式擋板結構 有效提高LED芯片發光亮度
據悉,三安光電發明的垂直發光二極管芯片亮度封裝結構方案,通過增設環繞式擋板來提高垂直發光二極管芯片亮度的封裝結構,有效地避免了藍光和黃光被硅基板吸收,進而提高了垂直發光二極管芯片的光強,適用于現有的照明系統中。
總投資22億元 翔海光電產業基地落戶廣東云浮新區
日前,廣東翔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省云浮新區正式簽約,總投資22億元翔海光電產業基地落戶云浮新區。云浮發布消息顯示,翔海光電產業基地項目由廣東翔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運營,占地面積300畝,計劃投資22億元,建設年產2000萬套超大尺寸顯示器模組制造中心,產品以出口為主,建成后預計年產值達60億元,創稅9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500個。
據悉,該公司未來還將在新區創建顯示材料研發中心、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新世代顯示材料制造基地和顯示智造集群基地,開展晶圓(半導體材料)深加工業務。企查查顯示,廣東翔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液晶顯示面板、液晶顯示屏、液晶顯示器整機產品、液晶顯示器周邊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及銷售,芯片的開發、封裝生產及銷售等。
總投資10億元,山西宇皓新型光學材料項目簽約落戶江蘇南通
日前,山西宇皓新型光學材料項目成功簽約落戶江蘇南通蘇錫通園區。據悉,該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投資方為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該集團是山西省煤炭企業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非煤產業的典型。宇皓新型光學材料公司作為平遙煤化集團旗下子公司之一,成立于2012年6月,主要從事PMMA、PE、PP、MS等高分子材料的生產及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新材料應用,系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33項國家專利,是國內光學導光板、擴散板產能最大的廠商。
國軒高科與大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電芯工業化生產
近日,國軒高科與大眾汽車集團以線上簽約形式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共同推動大眾汽車集團薩爾茨吉特工廠的電池工業化生產,國軒將提供相應技術支持;同時合肥國軒也與大眾汽車(中國)達成協議,為其常規量產車型開發第一代標準電芯。
這是雙方繼2020年5月股權協議簽訂之后的又一個大動作,意味著雙方的合作更進一步。根據協議,國軒高科作為技術合作伙伴,將與大眾汽車集團強強聯手在大眾汽車集團薩爾茨吉特工廠優化生產布局、設備部署及生產工藝流程,以加速實現電芯工業化生產,并開發首個采用標準電芯、用于大眾汽車集團常規量產車型的電池應用案例。大眾在薩爾茨吉特逐步轉型傳統發動機工廠的同時,將攜手戰略伙伴國軒高科,建立一個全新的電池生產中心。大眾在薩爾茨吉特建立的集團范圍的電池技術中心、電芯測試實驗室、電芯試點生產線以及電池回收試驗工廠,這些為計劃2025年量產的電芯工廠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