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高瓴創投被投企業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納微科技”,股票代碼“688690”)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掛牌上市,公司本次發行股份數量為4400.00萬股,發行價格為8.07元,募集資金3.55億元。
高瓴聯席首席投資官、合伙人易諾青表示:“納微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的成功掛牌上市,標志著公司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江必旺博士創辦的納微科技,在微球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成功開發出世界領先的微球精準制備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下游層析介質的空白,還推動了世界層析介質精準制造技術的進步,為藥企分離純化介質的國產化替代提供了可能。生物制藥行業投資大、技術門檻高,關系著人民生命安全。高瓴將長期支持納微科技突破微球材料產業化這一‘卡脖子’技術,推動中國生物制藥企業高質量發展。”
堅守錨定 打造中國“芯”材料
納微科技成立于2007年10月,是一家專門從事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研發、規模化生產、銷售及應用服務,為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及體外診斷等領域客戶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關技術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關于未知、勇氣、堅持、價值,以及同行的伙伴,納微創始人江必旺博士曾作客「高瓴時光機」,和我們聊到這些→
自設立以來,公司長期堅持底層技術創新和跨領域合作,突破了微球精準制備的技術難題,實現對微球材料粒徑、孔徑及表面性能的精準調控,成功將產品應用于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及體外診斷等眾多領域,打破了國外領先企業長期以來的技術和產品壟斷,加快了高性能色譜填料和間隔物微球的國產化速度,推動了國產自主研發產品打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的進程。
伴隨國內生物醫藥行業需求快速擴容,國產化供應商替代趨勢明確,國內醫藥產業工藝升級,公司將迎來巨大成長機遇,實現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的大幅提升。公司專注于高性能納米微球的制備和應用技術研究,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微球品牌,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國“芯”材料。
創新驅動 推動行業進步和跨越
公司致力于持續提升研發能力,自主研發的單分散硅膠微球、單分散聚合物微球及手性色譜填料制備技術和產品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的格局,填補國內空白。公司已承擔8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以及14項蘇州市級和蘇州工業園區級科研項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擁有21項專利,均為發明專利。
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金額8,877.15萬元,占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1.28%;截至2020年末,公司共有研發人員114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30.48%;公司已有17項發明專利形成主營業務收入;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239.58萬元、12,970.09萬元和20,499.29萬元,復合增長率達到57.73%。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微球精準制備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化體系,能夠根據相關領域的關鍵應用需求,精準調控微球材料的尺寸、形貌、材料構成及表面功能化,進行精準化、個性化制備。公司目前可提供粒徑范圍從幾納米到上千微米、孔徑范圍從幾納米到幾百納米的特定大小、結構和功能基團的均勻性微球,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同時規模化制備無機和有機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
納微精神 創新只做第一
近年來,得益于全球生物創新藥研發投入的增加與新藥研發成果涌現,全球對用于分離純化和實驗室分析檢測的色譜填料需求不斷增加。高性能微球材料是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及體外診斷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材料,其制備與應用被《科技日報》列為制約中國工業發展的35項“卡脖子”技術之一,涉及化學、物理、生物、材料等多門學科專業知識與前沿科技,門檻與壁壘較高。
我國在納米微球技術的研究長期處于空白,長期依賴進口。當納米微球精度提高到納米和微米級后,高性能微球制造難度不亞于芯片,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技術突破。納微科技堅持技術創新十余載,公司的納米微球技術實現顛覆性的底層技術突破,開發出世界領先的微球精準制造技術及高性能微球產品,解決眾多卡脖子技術難題,并推動了世界該領域的技術進步。
江必旺博士曾表示:“高瓴的理念和我的理念非常一致,就是要做時間的朋友,認準一個目標長期堅持下去。我們一旦選擇一個目標產品就會長期堅持下去,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或者更長。高瓴以時間為朋友的投資理念正好契合納微的理念,相信納微有高瓴這樣的投資人可以走得更遠。 ”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需要面對重重困難和未知恐懼,非常需要具有長遠眼光的投資機構的支持和信任。從百濟神州、丹序生物,到天境生物、納微科技,高瓴的支持讓科學家們專注研發創新,通過資源整合促進被投企業快速成長。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高瓴將通過資金及資源的投入長期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推動我國產業薄弱環節突破核心技術,助力中國生物制藥企業高質量發展,最終惠及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