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比亞迪半導體于6月15日向客戶發出漲價通知函,決定從2021年7月1日起對IPM、IGBT單管產品進行價格調整,提漲幅度不低于5%。

比亞迪半導體稱,由于市場變化,上游產能緊張及供應商價格上調,導致我司產品成本不斷上升,原有價格難以滿足供應需求。為保證產品的持續供應,經公司酌情考慮后,決定對上述產品進行調漲,即日起在途和未交訂單按照新價格執行。
上周,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英飛凌也發布通知稱,由于馬來西亞政府宣布自6月1日-6月14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全面行動管制令”之后,其在馬來西亞的工廠預計將會有2-3周的累積產能損失。受疫情影響,英飛凌在多個地區的生產合作伙伴產能均受到一定打擊。
雖然英飛凌尚未官宣漲價,但外媒報道稱,英飛凌計劃自近期會調漲MOSFET售價,漲幅約12%。
此外,ST、安森美、安世半導體等全球領先的功率半導體廠商也于近期宣布漲價,生效時間在6月到7月之間。
受疫情影響,臺灣廠商方面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據臺灣《經濟日報》上周二報道,島內多個晶圓代工廠決定在第三季將報價再度上調30%,相較于今年一二季度平均漲價15%的情況,在傳統三季度行業的銷售旺季時節,晶圓廠漲價意愿更加強烈,而且這種漲價將會持續進行,市場認為30%的漲價幅度已超預期。
國金證券認為,根據下游調研反饋情況,從在手訂單、交貨周期、收入確認周期來看,半導體行業到2022年景氣度仍會保持持續向上。高景氣度下,由于產品結構提升、漲價等因素影響,半導體板塊的全年利潤預期有望上調。
但是在半導體板塊利潤預期上調的背景下,整車制造板塊恐怕日子就更不好過了。近期,國內多個品牌的熱門車型已經出現一車難求的情況,交付周期短則兩三周,長則三個月。基于這一輪漲價潮,這種情況在下年必將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