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近日報道,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英飛凌正在醞釀新一輪產品漲價,MOSFET的漲幅將有12%,6月中旬執行。此外,ST、安森美、安世半導體等全球領先的功率半導體廠商也于近期紛紛發布漲價通知,ST宣布全系列產品將于6月1日開始漲價;安森美也宣布部分產品價格上調,生效日期定于今年7月10日;安世半導體宣布于6月7日提高公司產品價格。
英飛凌、安森美等領導廠商供貨交期延長
隨著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手機快充等下游市場持續擴容,以MOSFET和IGBT為代表的功率半導體需求急速攀升,市場規模大幅增長。研究機構HIS預計,2021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441億美元,同比增長4.5%,其中,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59億美元。
盡管市場需求規模龐大,但是實際產品供貨卻不斷遭遇大的挑戰。據富昌電子2021年Q2市場行情報告顯示,幾乎所有的芯片產品都面臨著不同程度上的貨期延長,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功率半導體領域也不例外。其中,英飛凌的通用晶體管、低壓MOSFET和IGBT產品貨期最長達52周,高壓MOSFET貨期也達到26至40周,價格呈上漲趨勢。

此外,包括 安森美、Microsemi、羅姆、安世在內的功率半導體廠商,旗下IGBT、二極管、晶體管、低壓MOSFET、整流器等眾多產品的供貨周期都達到了16至52周,而這些功率半導體正常的供貨周期基本在 8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 國外原廠將交期拉長到40周甚至一年,其實是不再接受新訂單。按照以往慣例,原廠產能不足,交期延長,隨后勢必會掀起新一輪的漲價潮。
據業內人士透露, 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英飛凌正在醞釀新一輪的產品漲價,MOSFET的漲幅將有12%,預計在6月中旬執行。此外,根據供應鏈消息,還有多家功率半導體廠近期都將有漲價通知。
ST、安森美、安世半導體等全球領先的功率半導體廠商也于近期紛紛發布漲價通知, ST宣布全系列產品將于6月1日開始漲價; 安森美也宣布部分產品價格上調,生效日期定于今年7月10日;安世半導體宣布于6月7日提高公司產品價格。

值得強調的是, 在安森美的通知函中,還將所有產品的訂單取消窗口期延長至120天,也就是說,若原廠回復的交期在120天以內,則不可以取消或更改訂單,此項措施將于2021年6月5號生效。 自6月7日起,安世半導體也將客戶訂單視為 NCNR(不可取消,不可退貨)。
據集微網報道,延長窗口期是原廠為了擠掉水分,避免后期庫存積壓而采取的措施。此前, Microchip、ADI 等芯片原廠以及TI的唯一授權代理商艾睿都已經宣布過,各個廠商的訂單取消窗口期也從30天、45天延長至60天、90天甚至120天。
國產功率半導體迎來機遇 卻也遭遇供貨挑戰
由于市場需求佳,臺系金氧半場效電晶體廠大中、杰力、富鼎等MOSFET廠今年營收表現普遍比去年好,今年前五個月的營收大約比去年成長二到六成,杰力5月營收更是連續三個月創新高。
從需求端來看,汽車半導體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其中,功率半導體占比最大,大約占汽車半導體市場的43%。電動汽車市場的爆發對于功率半導體市場的增長具有極強的拉動,汽車供需缺口的增大使得中短期內功率半導體廠商不愁銷路。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副總經理鄒廣才表示,整個市場規模大概是150億美元,未來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提升。根據IHS Markit數據,預計至2021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441億美元。
與應用市場的一派熱火朝天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供應端的捉襟見肘,廠商產能滿載也難以追上需求端步伐。供需錯配下,功率半導體缺貨漲價周期已持續多時。在此前的漲價潮中,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士蘭微、華潤微、新潔能、富滿電子等廠商已調漲過功率半導體產品價格。以MOSFET為例,英飛凌漲價幅度為15%-30%,其余企業漲價幅度則為一成至兩成。
供需錯配帶來的另一個結果便是交期延長。2019年下半年進口IGBT就出現缺貨,MOSFET也在2020年初伴隨著疫情暴發進入缺貨周期。目前市場對二三極管、晶體管、低中高壓MOSFET、IGBT等功率半導體產品的需求依然很旺盛,部分進口產品的交期長達52周。國外廠商產生的產能缺口,客觀上促進了功率半導體的國產替代進程。士蘭微、斯達半導、新潔能、蘇州東微、華微電子等國產品牌的芯片產品對于進口產品產生了較大的挑戰,但是產能有限,交期也在拉長,通常在3個月以上。
晶圓廠的產能瓶頸依舊存在,新一輪漲價潮也逐漸來襲。業內人士表示,功率半導體市場缺口最大的是有一定技術門檻的產品,在此情況下,行業高景氣周期將持續。

國外廠商產生的產能缺口,客觀上促進了功率半導體的國產替代進程。但功率半導體市場缺口最大的是有一定技術門檻的產品,比如高壓MOSFET、IGBT,這類產品不但進口芯片缺,士蘭微、斯達半導、新潔能、蘇州東微、華微電子等國產品牌的芯片同樣很缺,交期也在拉長,通常在3個月以上。
據了解,目前采用fabless模式運行的中小型功率半導體廠商在國內晶圓廠的排單在6個月以上,根本給不了下游客戶貨期,只能到貨了再分貨給大客戶。同時,采用IDM模式運行的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MOSFET的貨期也到了3個月左右。
有行業人士指出,“目前,國內功率半導體市場自給率偏低,中高端功率MOSFET和IGBT自給率不足10%,從這個比例來看,國產替代仍有巨大空間。”該人士還認為,功率半導體是實現國產替代確定性較高。整體來看,功率半導體的進步主要是靠制程工藝、封裝設計和新材料迭代。在設計環節,由于功率半導體電路結構相對數字邏輯芯片簡單,不需要在IP、指令集、設計流程、軟件工具等投入大量資本。在制造環節上,由于功率半導體生產制造不依賴于先進設備,因此整體資本支出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