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日報報道 作為后起之秀,合肥已經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而在“鏈長制”的加持之下,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不斷加快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的產值突破1000億元。
【數據】前四個月集成電路增長56.6%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合肥市集成電路產量7.31億塊,同比增長11.7%。前段時間,在芯思想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大陸城市集成電路競爭力排行榜上,合肥市排名已經由2020年的第8名上升至第6名。
今年一季度,合肥市集成電路產量達到22297.49萬塊,增長了75.6%。前4個月,合肥市戰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52.2%,兩年平均增長22.5%;作為主要產品中的集成電路增長了56.6%。
【做法】打造了四個特色芯片產業板塊
近年來,合肥市堅持特色發展,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推進集成電路與本地新型顯示、裝備制造、家電等主導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加快發展驅動、存儲、電源管理等特色芯片,打造了存儲、顯示驅動、智能家電、汽車電子等4個特色芯片產業板塊,并分別在高新區、經開區、新站高新區形成產業集聚。
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合肥立足產業基礎,瞄準發展前沿,敢于“無中生有”,善于“小題大做”,從空白格、零基礎起步,探索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合肥經驗”。圍繞“卡脖子”領域,合肥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目前,合肥市還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列為集成電路產業全國重點發展城市,獲批了全國首個“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和國家首批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成效】成國內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
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區。自2015年5月成立以來,至今已6年。這家公司一直專注于半導體晶圓生產代工服務,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圓代工企業,也是安徽省首個超百億級集成電路項目。
該項目一期于2017年10月正式量產,截至今年3月產能突破4萬片/月,實現了在手機面板驅動芯片代工領域領先的目標。預計在2021年底N1及N2廠達滿產,屆時總產能將達到10萬片/月,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領域排名前十的公司。
作為全國少數幾個擁有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設備材料全產業鏈的城市之一,除了晶合集成,合肥市已經集聚了杰發科技、長鑫存儲、通富微電、芯碁微裝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截至目前,合肥集成電路產業擁有企業近300家,聚集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初步完成了產業布局,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
【保障】去年獲得各級獎補資金超7億元
近年來,合肥市先后成立了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發展領導小組等,全面加強對集成產業的組織領導。去年,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虞愛華還親自擔任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統籌推進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同時,合肥市還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市領導集中調度、相關部門協調推進、開發園區實施負責的三位一體聯動工作機制;聘請業界權威人士成立專家咨詢顧問委員會,為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定期把脈問診,并提出科學建議。
在政策支撐方面,合肥市出臺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全流程支撐企業發展;積極幫助企業爭取上級政策支持。2020年,全市集成電路企業獲得省市區各級獎補資金超7億元、國資基金投資超100億元。
【未來】力爭到2025年,集群產值突破千億
安徽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未來幾年,安徽省將做大做強長鑫、晶合等龍頭企業,迅速提升集成電路制造規模和能級,積極參與國家集成電路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打造高效協同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當前,合肥市已經確定了“十四五”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第三方單位。接下來,這個規劃將提出合肥市全方位提升集成電路產業戰略,重點圍繞產業定位、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發展路徑、招商引資等方面,研究制定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提升的工作部署。
下一步,合肥市將加快國產集成電路的技術創新步伐,進一步完善“合肥芯”“合肥產”“合肥用”全鏈條,全面提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能級。力爭到2025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的產值突破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