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議院目前以68比30的投票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撥款2500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半導體、量子計算、先進通信、生物技術和先進能源的基礎及高級研究,其中的540億美元用于半導體等領域,旨在提高美國與中國展開技術競爭的能力。這與5月12日美國國會通過的《無盡前沿法案》有部分類似的地方。《無盡前沿法案》提出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設立技術和創新理事會,專注關鍵技術重點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商業化,是美國更廣泛的一部創新法案,將在未來五年為國家科學基金會增加1000億美元的資金,還將創建一個新的技術理事會。隨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醫學等關鍵前沿技術發展,全球進入新的創新競賽周期,科技研發被認為是科技進步的加速器。
美國認為,未來世界領導權將屬于在關鍵技術競爭中獲勝的國家,而且面對中國、歐盟、日本、韓國等擁有技術發展潛力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國的科技追趕和競爭感到擔憂。所以美國短時間內先后推出《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和《無盡前沿法案》,目的在于激活美國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和強化自身在科技研發上的競爭力,其中集中力量攻堅半導體產業是美國此次的著力點。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近日表示,增強美國半導體制造實力是“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的當務之急”。目前全球約八成半導體供給依賴于亞洲,雷蒙多稱,美國需要再度成為半導體行業領導者,因為當半導體供應鏈中斷時,經濟就會中斷,將對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重大風險。為此,美國拜登政府把和中國戰略競爭的核心要素鎖定在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其中的芯片制造上,從根源上解決芯片荒造成的窘境,并意欲展開半導體產業競爭。
在半導體產業鏈建設方面,美國已經感覺到了本土在芯片制造領域的嚴重短板,雖然美國在半導體產業鏈有較高的話語權,但在半導體研發、設計和軟件的領先優勢解決不了芯片制造不足帶來的問題,因為全球先進制程的芯片制造工廠幾乎都在亞洲。全球信息技術服務公司IBM總裁懷特·赫斯特(Jim Whitehurst)曾表示,全球半導體短缺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消除,芯片產量難以提升,首先是因為其生產工藝極其復雜。
目前全球芯片荒對經濟影響已經顯現出來。美國汽車公司因芯片的短缺,造成美國汽車公司局部停產,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生產的芯片占全球芯片供應量的37%,如今經過30多年來的產業轉移導致美國芯片生產只占全球的12%,致使在這場全球芯片荒中,美國感受到了芯片制造的重要性。例如美國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正在為“缺芯”難題絞盡腦汁。根據特斯拉的初步想法,特斯拉打算用提前付款的方式,鎖定芯片等關鍵零部件制造商的產能;同時還試圖從源頭上解決“缺芯”問題--買下一家芯片工廠,擴產車用芯片。
痛定思痛。今年來,美國政府馬不停蹄扶持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布局。2月24日,拜登表示將爭取國會撥款370億美元,用于提振國內芯片生產。他當日還簽署行政令,要求美聯邦機構評估半導體等關鍵行業供應鏈風險。3月,拜登提出逾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中,其中500億美元將投向半導體產業。4月12日,拜登在白宮“半導體和供應鏈首席執行官峰會”上表示,“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沒有等待,美國也沒有理由等待。我們將大力投資半導體和電池等領域”,尤其要確保美國保持半導體芯片生產的領先優勢,并將在五年內大幅度推動美國半導體芯片的生產和研發。
美國政府和政策層面對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扶持,推動美國企業積極跟進。今年3月英特爾宣布正式啟動代工;4月在白宮召開半導體行業線上峰會,英特爾表示計劃6~9個月內開始在新工廠生產汽車芯片。另外,在美國政府的各種補貼承諾之下,韓國三星、臺積電等芯片制造公司宣布了赴美建廠的計劃。韓國四家芯片巨頭承諾對美的投資總規模超40萬億韓元(約合357億美元)。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宣布,美國政府提議增加520億美元的半導體生產和研究資金,可能會在美國建立7到10個新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