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半導體專業風險投資機構和利資本完成新一期人民幣基金的募集,總規模近35億人民幣,超過基金規劃募集上限。此次LP包括政府引導基金、大型央企、國企、頭部市場化母基金等。據悉該基金將延續以往的投資策略,專注半導體領域的中早期投資。
隨著半導體行業在2019年底迎來投資熱潮,作為專業選手的和利資本也頻頻出現在各半導體創業公司的投資方名單,且絕大多數作為領投方出現。事實上,這家VC機構的合伙人們從90年代就開始專注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諸多IT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他們的身影。
“來大陸做半導體股權投資20年能遇到今天這樣的情景,我從來沒想過。”談及眼下的半導體投資熱潮,和利資本管理合伙人孔令國忍不住感嘆。
15個月投出近20家半導體公司
堪稱半導體投資風向標
和利資本當前管理的新基金,主要投資方向為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物聯網、5G、智能汽車等應用領域的高端芯片、先進傳感器、系統模塊等,并圍繞以上產業鏈展開布局。短短時間內,和利連續出手近20家優質半導體公司,投資金額已達近15億元。
數十年的累積讓和利團隊擁有了十分專業的視角,基金的出手方向一度被視為半導體投資的風向標,布局的早期項目往往很快成為明星公司。
以沐曦集成電路為例,這家公司正是由和利協助成立的,而且和利也在天使輪入局。果斷出手背后,和利看準了這家公司擁有平均15年以上高性能GPU芯片設計經驗的團隊,判斷其擁有量產從40nm到7nm眾多制程的GPU芯片的經驗和能力。沐曦創始人陳維良系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碩士,擁有超過18年的GPU芯片設計經驗,曾擔任世界頂尖GPU芯片公司高管,負責全球通用計算GPU產品線的整體設計與管理。團隊其他核心成員包括同公司多名院士級(Fellow)科學家,平均行業經驗超過15年,曾成功完成數十顆先進制程(7nm)GPU芯片的流片及量產,掌握了大量(上萬顆)GPU芯片同時正常工作的服務器系統設計及調試技術。11月完成天使輪融資后,沐曦緊接著在1月、3月分別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Pre A和Pre A+輪融資,吸引了紅杉中國、經緯中國、光速中國等頭部基金的加入,和利資本作為老股東持續加注。
回顧過去一年,和利資本所投的許多公司都在產品和資本方面有了較大的突破。比如提供MEMS傳感器及系統產品的“武漢飛恩”去年實現超50%的銷售收入增長,四個月前超額完成D輪融資;全球首家類腦芯片公司“SynSense時識科技”產品即將全球首發量產;生產車規處理器芯片的“芯馳半導體”填補了國內高端汽車核心芯片市場的空白,并于今年三月獲得百萬量級訂單,正式開啟出貨;第三代半導體外延片公司“百識電子”更是和利資本協助由臺灣引進落戶南京的世界級團隊,公司即將完成6英寸SiC外延片開發送樣,并將于今年上半年完成GaN外延開發。此外,和利也入局AI語音芯片賽道,投資了思必馳,目前該公司正迅速發展沖刺科創板。
不久前,在Elsevier(愛思唯爾)云論壇暨絡繹學術會議上,行業專家和學術權威們指出,未來信息技術芯片三大方向分別是神經網絡計算加速器―― GPU / FPGA / ASIC、類腦芯片、(硅)光子計算芯片。而這三大方向,和利資本均已布局:“沐曦集成電路”、“SynSense時識科技”、“曦智科技”。2020年10月畢馬威發布的中國第一屆‘芯科技’新銳企業50評選”榜單,和利所投資的7家企業均入榜,占領了榜單幾乎1/5,創造了超過60%的擊中率。而孔令國作為當初投資機構代表,也收獲了一個天使輪IPO――2020年6月,寒武紀在科創板上市,他已陪跑這個項目多年。
為國內半導體市場做增值
梳理和利資本方法論
“關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重點投資芯片設計領域,在材料設備、封測模組等方向均做布局。”孔令國總結了和利資本的方法論:投頭部、投 中早期、不跟風、不投競品;平均每個項目8000萬-1億人民幣的投資額;盡量保持最具影響力的股東,利用團隊的經驗和資源最大力度加持項目鏈接產業,由此創造價值從而為LP追求最大范圍的回報。目前,人工智能、物聯網、5G、智能網聯汽車都是和利資本重點關注的方向。
縱觀和利布局的近20家半導體公司,涉及類腦芯片、物聯網芯片、光子AI芯片、5G射頻芯片、5G小基站芯片、車規處理器芯片等多個領域,無一不是擁有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并在各自賽道處于領跑地位。以曦智科技為例,這家光子AI芯片公司在2019年4月就發布了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并用光子芯片運行了Google TensorFlow自帶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來處理MNIST數據集,整個模型超過95%的運算是在光子芯片上完成。其創始人沈亦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 Nature Photonics 雜志上發表封面文章《通過相干納米光學電路進行深度學習》,推動了集成光學在未來取代傳統電子計算芯片的發展。其他團隊成員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佐治亞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的優秀畢業生,以及產業界來自谷歌、微軟、英特爾、英偉達、AMD、ADI 等公司的業界資深專業人士。曦智科技作為初創公司,已經連續兩年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 家聰明公司,并被EE Times評為 2020年“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00家新興創業公司”。
“我們的精力和資源是有限的,只能給最好的團隊。”孔令國坦言,“所以一般來說我們只投行業第一名,也就意味著同個細分我們只投一個,不投競品。”
在這個“無人不投半導體”的時代,VC機構如何脫穎而出?和利資本有自己的一套打法。“論平臺規模、名氣,我們沒法與頭部大機構比,這不是我們與項目方談判的籌碼。但我們的優勢也無可比擬,比如創業者希望在產業鏈資源上需要支持,希望在臺積電爭取產能,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問題需要建議…這些情況下,那你就需要和利了。”孔令國透露,其實很多項目也是因此而優先、主動選擇了和利資本,“一旦互相選擇,未來長期陪跑。”
當下半導體項目融資速度快、估值高,VC機構又該如何做決策呢?孔令國表示:“我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估值體系和投資節奏,那些沒辦法說服我們自己的項目,我們也不會下注。如今新基金近35億的規模,我們計劃投35-40個項目,量不多,尋求高命中率,聚焦、重注、精品,從而創造最大價值回報。”
孔令國一直堅持一個理念――為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做增值。他強調,“引進世界領先地區的創新技術和人才,整合國內廣大的市場和機遇,致力自主可控國產半導體產業發展。部分我們投資的項目就是和利團隊從境外引入的,包括來自瑞士的類腦芯片公司SynSense時識科技、來自臺灣地區的第三代半導體外延片公司電子等。”
中國半導體投資迎來黃金時代
長期的投入和經營才是王道
資料顯示,和利資本團隊均來自半導體產業,合伙人均有20年以上行業背景,具備深厚的從業經驗和廣泛的產業資源,這使得他們能幫助芯片初創企業獲得供應鏈、高端人才、客戶與市場等戰略資源。
在2020年10月和利資本CEO俱樂部上,和利請來了一批半導體產業鏈重要企業的核心管理層――包括臺積電、世芯科技、創意電子、安靠封裝測試等,以及地方政府相關領導,為在場的被投企業CEO對接了珍貴的資源。沐曦集成電路創始人陳維良感嘆:“從我們有創業的想法開始,和利資本就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多的建議和幫助,除了資金支持以外,還幫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外部資源。他們對于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有著深刻的理解,是這個行業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此外,和利的投后團隊對于被投企業的人才招聘、后續融資、發展戰略也提供了許多幫助。對于非常早期的企業,和利的合伙人們還會利用自身創業經驗為企業出謀劃策。
“創業者和投資方是互相選擇的過程,尤其是稀缺的優質項目。這種基于相互信任的關系一旦建立,大家必定都是傾注全力。曾經我們開玩笑說投資人跟被投項目的關系像結婚,簽約只是開始,長期的投入和經營,才是為彼此創造價值的長久之計。”孔令國分享。
對于此次超募戰績,孔令國謙虛地表示:“一開始基金規模設定在30億人民幣,但因為前期的投資表現還算不錯,現有LP要求加碼并延長募資期限,因此促成了之前希望入局的新LP的加入。我們深知自己的能力邊界,當前基金規模已是能管理的極限,在這個前提下和利才能充分執行我們的初衷--在可掌控的基金管理范圍內為LP追求最大的價值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