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二十一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
這句話放到當下發展如火如荼的集成電路行業,再合適不過了。

為了扭轉每年3000多億美元芯片依賴進口被卡脖子的被動現狀,實現集成電路對整個信息產業的支撐,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亟待實現高速發展。
但與此同時,人才匱乏是政策、資金之外面臨的最根本挑戰。
最新發布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2022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左右。截至2019年底,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規模在51.19萬人左右,缺口高達20多萬。
面對著亟待快速發展的國內半導體產業,人才缺口已成為了嚴重的制約瓶頸。
胸為帥謀——領軍人才應高屋建瓴
“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這句美國官員當年的點評道出了高端領軍人才的彌足珍貴,在半導體領域也是如此。
國內半導體產業起步雖然不晚,但中途發展缺乏足夠的戰略支持和資源投入。這導致當前全行業在多個細分領域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行業發展更是亟待領軍型人才支撐和帶領,以實現關鍵性突破。
正像張忠謀創辦臺積電、任正非創辦華為那樣,一個強大的企業多半源于一個優秀的創始人。他不僅要精于布局,高瞻遠矚,又要能沖鋒陷陣,攻城伐地。國內半導體領域的新創企業,尤其需要這樣的高端領軍人才。
“價值連城!”談到高端領軍人才,廈門優訊高速芯片有限公司董事長柯炳粦充滿敬佩贊美之詞,作為一路打拼,帶領優訊跨入少有的高端光通信芯片玩家陣營的佼佼者,柯炳粦對領軍人才的重要性可謂“感同身受,英雄相惜”。
上海矽昌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興仁也是這樣一位難得的領軍人才。博士畢業之后,他放棄外企優厚待遇,選擇到國內某通信企業深入一線從事開發管理,為其后來的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在實現一次創業成功之后,李興仁二次創業創辦了矽昌通信,瞄準的是有著高技術門檻的通信芯片設計,對此,他深有體會地指出:“眼光一定要放長遠,不要貪圖一時個人收益的高低。”
對于當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保持產業公司管理層團隊穩定就是一種“人才增值”。這有利于人心安定和企業戰略的持續執行,對于維護企業聲譽、品牌和客戶口碑,保持技術迭代和研發任務的有序推進十分必要。
眾所周知,芯片設計IP對于亟需打破封鎖和壁壘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十分重要。作為專注于產業鏈頂端IP設計的新創企業,安謀中國在成立之初,公司管理團隊就決定布局芯片設計IP的自研工作,并制定了詳細的產品規劃,積極推進研發工作。3年來該公司已推出了5條自研IP產品線,在產品布局和商業落地等方向上都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2020年中,發展勢頭良好的安謀中國受到股東糾紛等外部因素引發的換帥風波影響,但公司管理層和整個團隊并未因此發生動蕩,而是堅定地保持既定路線發展,維護公司穩定,并在下半年按計劃發布了多款自研IP產品。
對于處于高速追趕狀態的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擔當創始人的領軍人才就需要有這樣良好的大局觀念和戰略思維,具備審時度勢的判斷能力,甚至需要一定的家國情懷,這樣才能以“將帥之身”將團隊帶向有利于中國產業發展的方向。
精心培育——推動一線研發人盡其才
除了擔當領頭羊的高端領軍人才,國內半導體要想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離不開廣大中堅力量——專業研發人才。
一線人員的告急讓國家迅速升級了人才培養的體系和力度。2020年9月,國務院審議通過,將集成電路上升為一級學科,以期從高等教育階段助力加速集成電路行業的人才培養。企業對此也做出了積極回應。
“國家把集成電路提升為一級學科,這是非常重要的舉措。”柯炳粦指出,“但是集成電路行業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涉及的知識面寬、領域廣。本科生到企業后一般不能立刻上手,即便是研究生畢業,在企業里成長為可用之材,也要經過3-5年的培養。”
李興仁對此也深有同感,他表示:“公司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定向人才培養模式。例如學校可以采用雙導師制。企業和高校合作根據學生從業方向加強相關領域基礎知識的培養,也可以與企業一起做課題實習,從而保證培養出能契合企業需求的專門人才。”
安謀中國則身體力行,將人才培養觸角提前下探到了高校階段。安謀中國組織發展與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曹金昌透露:“為了讓學生能在畢業后盡快對接企業要求,安謀中國投入資源與幾百家高校、研究所等機構展開合作,幫助老師開設課程開發課件,為高校師生提供開發模板、開發工具,推出熱門新興領域的實戰課件。這樣學生在學校里接觸到與Arm架構有關的信息和產品,有條件進入公司后不至于一無所知。”
曹金昌介紹說:“我們還有一套完善的培養制度。公司制定有導師制度,即便是新入職的碩士、博士畢業生也會給予手把手的指導,讓員工能盡快融入項目中來。”安謀中國還擁有一個專注于AI、物聯網、芯片領域的開發者社區——“極術社區”。社區致力于促進芯片技術合作創新,共創中國智能科技生態。社區中10余萬開發者創作的素材、代碼和各種信息也能幫助新員工迅速找到“感覺”,加速工作適應過程。
廈門優訊則堅持花費重金,將招聘來的工程師選派到歐美大廠進行合作培養。公司員工如果想繼續深造,公司還將承擔部分學費。柯炳粦告訴集微網,優訊具有完善的激勵機制、豐厚的福利獎項,甚至為員工繳納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公積金,并一次性提供購房補貼,幫助員工解決后顧之憂。因此,優訊公司里10年以上工齡的老員工比比皆是。
除了配給導師和給予有競爭力的薪酬,李興仁的做法還包括給他們好的項目、好的團隊文化和好的薪酬激勵機制,讓真正的奮斗者——而不是股東——理所當然享受到高收入分配。李興仁堅信:“當代社會絕不會虧待真才實學并且敢于付出的人。當員工成為一個領域的人才時,一定要享受到公司和社會上有價值的回報。”
花開正果——人才培養效果初現
精心設定,因“司”制宜的研發人才栽培政策是有效的。
“歷經十多年發展,我們已培養出了一大批光通信領域的復合型頂尖人才。”柯炳粦不無驕傲地告訴集微網,“我們參與了17項光通信領域國家標準的制定,已擁有130多個專利,21年專利數有望突破200個。同時,我們的光通信芯片已出貨超5億片,這一切全部都是由我們自己培養起來的本地團隊實現的。”
憑借著對人才團隊的深入理解和高效培養,李興仁在二次創業6年之后,研發出了打破國家技術空白的無線路由器主控芯片,并于2020年9月成功實現了量產。高通、博通等外國大廠把持的無線通信芯片高門檻,被李興仁的矽昌通信又踢破了一個缺口。由此可見,對高端芯片設計的人才培養是功不可沒的。
安謀中國依照系統化的人力培養體系,在3年時間內打造出了一支600余人的精干團隊,相繼推出了“周易”AIPU、“星辰”處理器、“山海”物聯網信息安全解決方案,“玲瓏”ISP和VPU等5條自研產品線,助力100多個本土合作伙伴獲得業務發展機遇。依據發展良好的業務狀況,安謀中國有信心在近期將團隊逐步擴充至1000人左右,以便更好的服務中國市場。
時下,我國半導體產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人才缺乏已引發了自上而下的廣泛關注。從高端領軍人才到一線研發工程師,從高校到企業,如何總結出符合產業發展、滿足企業要求的“人才培養心經”,將決定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未來競爭中邁出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