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了演講,主題為“亂云飛渡仍從容”。徐直軍表示,華為制定了五項未來發展戰略。他直言:過去兩年,美國對華為進行了3次制裁,3次制裁對華為的傷害很大,持續的傷害還會逐步的顯現。

徐直軍稱,過去兩年,美國對華為進行了三次制裁,這三次制裁對華為的傷害是很大的,我們(受到的)持續傷害還會逐步顯現。但是,(美國的制裁)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傷害更大,為什么呢?由于這些對華為的制裁,破壞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信任體系,迫使更多的國家不得不考慮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問題。目前我們已經看到,歐洲也好,日本也好,中國也好,都在加大半導體的投資,特別是歐洲明確強調,要實現“半導體的自主”。去年12月份,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等17個國家發表了關于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的聯合聲明,決定投入巨資來發展歐洲的半導體產業能力。
從另一個方面講,由于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已經造成全球企業恐慌性的備貨——特別是中國企業。所以大家都希望由原來的零庫存備貨(變為)三個月、半年或者說越長越好。如果每一個企業都采用這種備貨的策略,他們的產品價格一定有不確定性。在全球范圍內,過去這么多年來,我們都在努力追求供應鏈零庫存的情況下,這種恐慌性的備貨就造成了今年全球半導體供應緊張或供應短缺的核心問題。本來大家應該都是零庫存正常運轉,現在某一個企業說“我要備貨一個月”,整個節奏基本上就亂了。事實上很多企業備貨不止一個月。所以說,今年的半導體供應緊張和短缺,美國對華為制裁造成全球企業恐慌性備貨是一個主要原因。
他強調,要讓整個半導體產業回歸正常商業秩序,根本答案是重建全球信任、恢復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合作。世界依然處在一個復雜動蕩的環境中,疫情的反復、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會是每個國家、企業和組織的常態化挑戰。華為堅信數字技術的創新,可以為人類社會面臨的新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他呼吁,全球領導人應充分重視潛在的巨大風險,發揮政治智慧,共同重建全球信任,盡快恢復全球產業鏈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