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緊缺、漲價、擴產等成為當下半導體產業的熱門話題,上游半導體產業供應不足,導致下游應用市場,包括面板、家電、手機、還有汽車等都遭受嚴重的供貨危機。
尤其是車企,因為芯片短缺問題而停產的新聞已經層出不窮,甚至德國博世宣布將耗資10億歐元 (約12億美元),建設一家車用芯片工廠,將用于生產傳感器芯片。
在產能不足的同時,擴產已經成為必選答案之一,而擴產又同時帶動了半導體設備產業的火爆,讓半導體設備乘風而起。
擴產潮
作為半導體行業的焦點企業,尤其是在缺貨潮之下,臺積電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人心。
此前的法說會上,臺積電表示,去年的資本支出為172.4億美元。為確保技術領先、客戶信賴與提供產能彈性,臺積電決定擴大投資,今年資本支出金額將達250億至28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不過,臺積電的規劃似乎并不能滿足需求的暴增。所以近期,臺積電又有進一步動作,計劃在未來3年投資1000億美元,用于增加產能,支持先進半導體技術的制造和研發。此外,臺積電還計劃擴大5nm產能,在今年下半年將產能從去年四季度的9萬片/月提升至12萬片/月。

作為臺積電的競爭對手,Intel最近也動作頻出,換了新的CEO之后,于上個月宣布,將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Ocotillo園區建立兩家新的晶圓廠,預計2024年投產。新廠將有能力生產7nm以上制程的芯片。
除此之外,英特爾還計劃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地區建立更多工廠,并承諾公司的絕大多數芯片都將由內部生產。
除了臺積電與Intel之外,三星也沒落后,去年下半年,三星西安半導體二期工程動工,投資70億美元,隨后三星又計劃投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建立新的晶圓廠,如果計劃順利,將會在今年第二季度破土動工,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
3月17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宣布將在深圳擴充12英寸晶圓產能,項目的新投資額估計為2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3億元)。依照計劃,中芯深圳將開展項目的發展和營運,重點生產28納米及以上的集成電路和提供技術服務,旨在實現最終每月約4萬片12英寸晶圓產能,預期將于2022年開始生產。

除了以上幾家晶圓代工廠之外,SK海力士在今年2月下旬也與ASML簽訂了一項價值約43億美元的五年采購協議,采購約30臺EUV機器,并將這批設備用于生產下一代DRAM芯片。SK海力士還宣布韓國建立1060億美元的大型制造工廠集群,這標志著其生產能力的巨大擴展。
半導體設備廠受益
在擴產潮的大背景之下,半導體設備的需求自然也跟著飆升,甚至導致原本3個月的交期,被拉長至半年,原本半年的交期則延長至1年以上。
半導體封測設備供應商庫力索法半導體稱,因芯片上的單芯片微型計算機——微控制器供應收緊,半導體封測設備的平均交付時間翻倍。
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在2020年同比增長16%,達到創紀錄的646億美元。2021年預計將繼續增長16%,達到746億美元;2022年預計增長12%,達到836億美元。
僅僅是今年的前兩個月,北美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就雙雙突破30億美元,連續兩個月創下歷史新高。日本半導體設備協會(SEAJ)也發布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日本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同比增長8.8%。
從企業營收來看,美國設備三巨頭中,作為設備龍頭的應用材料,2020財年全年營收為172.02億美元,同比增長18%;全年凈利潤為36.19億美元,同比增長34%。KLA在2020財年的營收為58億美元,同比增長27%。泛林半導體去年的營收為119.29億美元,同比增長24.9%。
從數據來看,三巨頭全部實現至少20%以上的增長。
而作為光刻機龍頭的ASML,去年全年營收達到139.78億歐元,同比增長18%;凈利潤達35.92億歐元,同比增長37%。并且在去年12月,ASML第100臺EUV光刻機出貨,預計今年EUV光刻機產能將達到45~50臺的規模。
在國內市場中,北方華創預測2020將保持48.85%-87.68%的營業收入增速,而各大機構預測北方華創2021年增速為36.17%。
中微公司的財報披露,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22.73億元,同比增長16.76%,凈利潤4.92億,同比增長161.02%。
從以上數據來看,無論是整體產業還是個體企業,半導體設備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長,而擴產潮受益的不僅僅是ASML,應用材料這樣的行業巨頭,還有二手設備市場
二手設備乘風而起
3月初,日經中文網就曾報道,由于中國半導體廠商的大量購買,二手半導體設備的價格平均上漲了20%;三井住友融資租賃的負責人還強調,用于寫入電路的光刻機等核心設備漲至300%以上。日經中文網報道指出,日本國內有90%的二手半導體設備正流向中國。
同時,根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二手半導體設備從去年一季度就開始走俏,今年市場的整體價格上漲了20%-30%,個別熱門設備更是價格翻倍。漲價主要集中在用于生產芯片的設備,且以技術成熟的8英寸晶圓廠產線為主。
結語
當前的半導體產業,一方面是需求暴增,一方面又是供不應求,而全球半導體格局也在發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