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工信部于近期出臺了《“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加快推進我國千兆光網的建設與發展。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寬帶發展聯盟和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主辦了“千兆光網助力數字經濟新增長”論壇,邀請部委和地方政府領導、業界專家和產業鏈各方代表,共同就推進我國千兆光網發展、助力數字經濟增長和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展開了多角度的研討。
在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劉郁林副司長從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社會數字化轉型的角度,指出了我國發展千兆光網的重要意義,并對未來我國千兆光網的發展提出了指導建議。劉郁林表示,要加快網絡建設,包括加快千兆城市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網絡升級和信息化應用;推進應用創新,特別是注重發揮千兆光網和5G的互補優勢,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提升產業能力、注重上下游產業合作,加快推進千兆光網的發展。

目前,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千兆接入網絡和全光網基礎,這是我國網絡基礎設施的優勢。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韋樂平表示,這兩個優勢網絡資源應當結合起來。韋樂平說:“通過接入網與傳送網的融合,最終實現端到端的品質保障,讓千兆體驗進入每個家庭、每個企業、每臺機器,進而為國家的數字經濟提供新動能。”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在演講中,指出千兆光網和5G是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的“承載底座”,要加速“雙千兆”融合協同發展。王志勤從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保障等方面,對工信部新出臺的《“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進行了全面解讀,她表示,加速網絡建設能力提升、行業賦能應用推動、產業水平提升和用戶體驗改善是今后重點工作任務,并給出了相應的思考和建議。
王志勤表示,中國在雙千兆網絡上擁有良好的建設規模和用戶數量基礎,同時在正進入高速發展期。不過從十年一代的周期來看,雙千兆網絡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未來三年將是非常重要的規模建設時期。
她認為,在雙千兆網絡的發展中,中國已經走到了全球前列,甚至是無人區,中國需要需要探索出自己的創新模式。一方面技術與產業的支撐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比如技術標準的成熟,行業應用的技術方案探索等。在產業能力方面,也需要高端芯片、模組,以及產品低成本與規模化相關的支撐能力;另一方面是需要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夠讓行業實現共贏。
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中國電信科技創新部副總經理張成良、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在峰會上,也分享了各自對建設“雙千兆”的相關經驗與思考。
張云勇介紹說:“中國聯通積極踐行5G和千兆光網的‘雙千兆’建設,助力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發展。我們通過OTN和OLT在室外共站部署,為青海高山峽谷中的牧民開通了千兆網絡;基于OTN的政企精品網,我們為疫情大數據分析平臺保駕護航。”
張成良說:“千兆光網包括光接入網絡、光傳送網絡、和光纖光纜網。在千兆光網的發展歷程中,中國電信率先啟動光進銅退、率先部署100G骨干全光網絡和政企OTN精品網,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全光網絡,并推動50GPON標準化。未來,中國電信將繼續引領光網絡的標準發展,構建健康發展的產業生態,并提升政企和家庭用戶的網絡體驗。”
段曉東表示:“千兆智能光網結合了千兆接入與高品質OTN,是‘數智云網’的發展基石。接下來,中國移動會響應政府‘雙千兆’建設號召, 以光筑底,以信息化建設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千兆光網的發展,基礎在建,關鍵在用,如何推進千兆光網的創新應用,加快形成“以建促用,建用并舉”的良好產業發展循環,是目前關注的焦點。
推進千兆光網發展,需要整個產業鏈的群策群力和躬行實踐。華為傳送與接入產品線總裁靳玉志表示:“在千兆光網的建設中,華為的技術優勢將重點體現在‘一網、兩業、N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