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現代汽車最重要的元件——半導體的產能問題已經開始凸顯。步入2021年,多家海外車企更是由于芯片斷供面臨減產或停產。
目前多家車企包括福特、通用、豐田、菲亞特克萊斯勒、沃爾沃等已經宣布,由于半導體芯片短缺宣布減產或者停產。
據研究顯示,由于2021年全球范圍內的汽車芯片短缺,預計將造成200萬至450萬輛汽車產量的減少。

多家車企宣布減產甚至停產
沃爾沃汽車近日宣布,由于全球半導體芯片短缺,3月份將暫停或調整美國和中國地區的生產。

大眾集團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由于全球芯片短缺公司今年前兩個月已損失了10萬輛汽車的產量,而這一缺口將無法在今年彌補。
本田汽車表示,因一系列供應鏈問題,下周將所有美國和加拿大工廠進行臨時暫停部分生產。
日產北美表示,北美組裝廠已經取消了為生產全新奇駿和NV商務貨車的周末生產計劃,并且全新樓蘭、西瑪和聆風的生產進度也得到調整。
還有諸如通用、福特等等車企應半導體芯片問題減產或停產,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對中國市場的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占據全球市場20%的總量。不僅如此,近幾年來還在連續增長。
但中國的芯片自主研發能力較低,自主芯片規模僅占全球市場的4.5%,汽車半導體芯片進口超90%
可能由于國內汽車市場的“特殊性”,就目前情況而言中國傳統車企受半導體芯片短缺問題影響較小,但半導體芯片依舊靠進口。問題可能對于一些進口車型會更能體現出來。
中國的芯片能自給自足嗎?
對于中國汽車市場而言,芯片危機確實成為影響產品生產的關鍵,國內部分中國企業也開始了加快自研芯片的布局。
早在2004年,比亞迪就成立了半導體公司。而近年來,諸如華為、小米、東風汽車旗下等等都開始研究半導體芯片。
但未來中國汽車能否實現“芯片”自給自足,從目前發展的規模來看,依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最后說一句
從這次“缺芯”危機中,不難看出中國對新想法和新投資者正越來越開放,經濟增長的強大韌性也有目共睹,中國半導體芯片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