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或許是一個“時來運轉”的年份。從十四五對大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導體的支持,到兩會國家重視集成電路、人才的發展。碳基半導體作為有可能繼承硅基半導體,成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基礎的新型半導體材料,其發展潛力值得科研和半導體從業人員對其進行深入挖掘。。。
I.論壇信息
2021碳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產業發展論壇
時間:2021年5月20-22日
地點:中國·寧波
當前,由美國開啟的“硅基微電子時代”相對成熟,但中國在基于硅基CMOS技術的傳統芯片產業一直被西方“卡脖子”。中國“芯”如何突圍,打破困境,自力更生?實現自主創新?
“碳芯之路”——CarbonSemi碳基半導體材料與產業發展論壇將于2021年5月21-23日在寧波舉辦。該論壇以“實現芯片國產化”為主題,促進我國科研界與產業界之間的深度交流合作為目的,邀請行業知名專家、青年學者、國內重點企業開展產學研會議和交流活動,推動我國半導體技術與產業快速發展。

* 論壇設置主論壇、青年學者沙龍及總結討論等環節,并面向全國廣大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征文活動
主題包含但不僅限于:碳基納電子學、碳基材料、金剛石、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導體、碳基器件、功率器件等器件、集成電路方向及工藝等
碳基半導體,國家重點布局方向,究竟科研界都有哪些單位在研究,探索啥,來碳基半導體論壇,我們一起來揭秘!
。。。
II.部分嘉賓
江南--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江南,國家海外高層次特聘專家。1997年博士畢業于日本大阪大學,現任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目前主要從事功能碳素材料,包括CVD金剛石、石墨烯、石墨高導熱復合材料及其相關器件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工作。
魏飛--清華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反應工程實驗室主任
魏飛,1990年獲石油大學有機化工博士學位。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綠色反應工程與工藝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顆粒學會能源顆粒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發表論文600余篇,SCI他引4萬余次,是湯森路透近四年材料領域高被引科學家之一,也是Elsevier化工高被引學者。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研究方向:氣固流化床;碳納米管及納米功能材料;工業催化與反應過程強化新過程
張進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張進成,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08年起擔任寬帶隙半導體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6年起擔任陜西省石墨烯聯合實驗室(西電分部)主任,2019年起擔任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6月至8月在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作訪問學者。2019年9月至11月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58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習。2014年10月至2018年8月擔任微電子學院副院長,2018年9月至今擔任科學研究院院長,2020年7月起任校長助理。1998年起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教授,從事寬禁帶半導體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是我國乃至國際上最早開展寬禁帶(第三代)半導體電子器件與材料研究的知名學者之一。
崔健磊--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導
崔健磊,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日本外國人特別研究員(JSPS Fellow)、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國家香江學者計劃等。主要研究方向:激光微納連接、激光微納加工、光機電一體化技術與裝備等。主持LJ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裝發預研項目等國家級項目近10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曾獲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
劉華平--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劉華平,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6年博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2006-2013先后在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意大利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ELETTRA),日本東京理科大學,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工作。劉華平博士是國際上最早開展利用凝膠色譜技術分離碳納米管,并取得國際領先成果的研究人員之一。曾先后榮獲日本飯島獎(2012),世界材料研究所論壇杰出報告獎(2012),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最佳論文獎(2014)等。近年來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 Nano Letter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單篇最高他引450余次。申請國際專利三項,中國專利5項,授權日本和美國專利各兩項,中國專利1項。研究方向:碳納米管結構調控,物性研究及器件制備。
胡曉君--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博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胡曉君,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博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浙江省材料研究學會理事、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長期在金剛石薄膜等低維超硬功能材料、納米碳材料和計算材料學等方面開展工作,探索金剛石薄膜等材料的摻雜新方法及光電性能,致力于獲得新穎的光電器件。
邱松--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
邱松,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先進材料部項目研究員。2005年于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博士學位。2005-2008年于德國Wuppertal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主要從事納米碳基半導體材料的制備與電子器件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在半導體型碳納米管的高純度分離與器件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目前發表包括Adv. Mater.,Nano. Letter.,Nature Comm., Adv. Sci.,Small等學術論文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十余項,撰寫專著2部。研究方向:半導體型碳納米管的可控分離與器件應用
楊森--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助理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楊森,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任博士生導師,博士畢業后,先后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和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擔任研究員,期間作出基于鉆石中單個氮缺陷的核自旋的量子光學存儲器,是目前世界上存儲時間最長的此類存儲器,此工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志。現供職于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量子通訊量子網絡的研究。
嘉賓情況持續更新。。。。。
III.報告征集
論壇接受申請報告、青年學者報告
歡迎自薦及推薦哦!
半導體被卡脖子追究到底一定是人才問題,CarbonSemi 2021為廣大青年學者提供才華展示舞臺,以最短的時間闡述最深的原理,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被伯樂發現的良機。
未來半導體行業的推動需要青年學者積極參與。
“5-10分鐘了解一個科研方向”模式,突破思維限制,重點討論半導體科學研究中存在的技術難題與科學問題,幫助廣大青年科研者整理研究邏輯,思考為什么做研究?如何推進研究進展?如何解決目前遺留挑戰以及未來的技術瓶頸?
另外,碳基半導體論壇還有一些特色活動,來就知道......
。。。。。。

掃描與嘉賓們共同參與吧
I.演講及征文聯系方式
Mable
手機號碼:18989362825
郵箱:liushuang@polydt.com
II.
高校、企業注冊及贊助合作
Luna
手機號碼: +86 18657495805
郵箱: luna@polydt.com
Bella
手機號碼:+86 137 3842 2830
郵箱: Chanel@polyd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