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芯片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如果按照功能劃分,芯片大體上分為微處理器(MCU),內存芯片,標準芯片和SoC(系統級芯片);如果按照生產環節,可以分為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及芯片設備制造。目前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并且形成了高度專業化的分工體系。比如晶圓設計在美國完成,而生產可能會在其它國家,完成后再送到另一個國家進行封裝測試。就芯片制造環節來說,比較重要的前端環節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像馬來西亞,越南也會有一些封裝測試工廠。
眾所周知,芯片產業是一個技術,資金,人才高度密集型的產業,因此在世界頂尖大學的附近或者高科技企業聚集的地方,往往會形成一些芯片產業中心,像美國的硅谷就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產業研究重鎮。當然,在世界各地,類似這樣的半導體產業聚集地還有不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八大芯片產業中心。

首先,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產業中心依然是美國“硅谷”,整體來看,“硅谷”是芯片產業鏈最完整,競爭力最強,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芯片產業中心,生產的芯片約占全美國的三分之一。全球最大的芯片企業和微處理器制造商-英特爾公司,就位于美國硅谷。在過去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面,英特爾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企業,英特爾是一家IDM,也就是涵蓋設計,制造,封測等垂直一體化的芯片供應商。
而全球5大芯片設計企業,有4家總部位于“硅谷”,包括博通,高通,英偉達和AMD,當然這里面還包括自研芯片的蘋果公司,FPGA巨頭賽靈思。由于擁有強大的芯片設計能力,硅谷實際上也是全球芯片代工產業最重要的市場源頭,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美國三大芯片設備供應商應用材料公司,科磊,泛林研發的總部也都在“硅谷”。
第二,得克薩斯州,如果說“硅谷”是美國芯片產業的研發和設計中心,那么得克薩斯州就是美國芯片產業的制造中心。該州的晶圓工廠主要集中在達拉斯和奧斯丁,總共有15家晶圓工廠。達拉斯是TI(德州儀器)的總部所在地,而TI總共在德州擁有5家晶圓工廠,而中國兩大芯片龍頭企業的臺積電,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忠謀,張汝京均出身于德州儀器。作為全球最大的模擬芯片供應商,TI的市場份額遠遠領先于其它廠商。此外,三星電子在該州擁有一座12吋晶圓工廠,Qorvo擁有3座晶圓工廠,恩智浦有3座工廠,英飛凌,高塔半導體,X-Fab各有一座工廠。
第三,韓國京畿道,整體來看,韓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芯片產業生產國,三星電子,SK海力士在存儲芯片市場處于壟斷地位。而韓國芯片生產的大部分產能又都集中在京畿道。從三星電子來看,目前在韓國的晶圓工廠有5座(其中12吋晶圓廠4座,8吋晶圓廠1座),分別位于華城,平澤等地,主要產品包括邏輯芯片代工,圖像傳感器,存儲芯片等。京畿道的韓國芯片企業大都是IDM,覆蓋從設計,晶圓制造以及封裝測試環節。而從事專業代工的企業有東部高科等。
第四,中國臺灣省,臺灣地區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基地,而主要晶圓工廠分布于北部的新竹,南部和中部的科技園區。在新竹科學園,這里是眾多芯片企業總部所在地,包括代工企業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半導體;芯片設計企業聯發科,聯詠,瑞昱;硅晶圓企業環球晶圓等。而在中部,南部的科技園區,同樣擁有眾多的晶圓工廠。目前代工龍頭臺積電在臺灣地區擁有12吋晶圓工廠4座,8吋晶圓工廠4座。
第五,日本九州島,日本芯片產業以IDM為主,尤其在功率半導體,圖像傳感器,閃存等領域擁有優勢。日本芯片企業的研發部門大都位于東京等大城市,九州島以芯片生產為主,產值約占日本總產值的30%左右,其中比較大的工廠包括索尼的12吋晶圓工廠,瑞薩電子的8吋晶圓工廠,三菱電機的IGBT工廠等。
第六,德國德累斯頓,德累斯頓也被稱為德國的“硅谷”,這里聚集了美國芯片代工企業格羅方德,本土芯片巨頭英飛凌,博世等。英飛凌是功率半導體市場的領導者,博世在汽車電子,MEMS傳感器領域擁有很強的實力,兩家本土企業都以IDM模式為主。格羅方德是全球三大晶圓代工企業之一,德累斯頓工廠也是格芯最早建立的晶圓工廠。
第七,新加坡,新加坡擁有完整的芯片產業體系,涵蓋芯片設計,制造及封測等環節,其中大部分是外資企業,包括有存儲芯片巨頭美光科技,晶圓代工企業格羅方德,臺積電,聯電等。其中美光科技擁有三座NAND閃存工廠,包括部分研發業務,目前該工廠是美光在亞洲地區的主要研發和生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