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表示,“十四五”時期,5G網絡規模化部署將加快,5G普及率達到56%沒有任何問題。
張云勇透露,去年電信運營商共計建設超過70萬臺5G基站,覆蓋我國300多個城市主要城區。今年運營商預計將建設70萬臺5G基站,覆蓋到縣城甚至鄉村,“2025年實際5G普及率預計會更高。”
5G工業模組是關鍵
張云勇強調,除了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比如,用戶體驗更好、速率更快等。除了5G個人應用,更重視5G在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落地。”
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將構建基于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范。
在“5G+工業互聯網”應用中,張云勇指出,5G工業模組是關鍵,但目前成本居高不下。我國工業門類齊全,但各行各業水平參差不齊,行業對5G工業模組的需求規模還沒有起來。“5G模組是一個碎片化、長尾化市場,研發成本高、邊際效益低。5G工業互聯網應用目前仍處于初期,5G模組價格很高,希望經過一段時間規模上量,價格能夠下移。”對于進口的工業機械設備,接口開放、協議對接方面也存在掣肘。
張云勇建議,盡快攻克工廠內網絡互聯技術以及異構協議數據間互通技術難題。建議相關部門加快推動5G工業模組、網絡設施及配套應用在工業領域的推廣與落地。
合力降低運營成本
張云勇介紹,5G設備能耗是4G的3倍,運營成本高。
據測算,2025年僅電費預計三家運營商就合計2500億元。高額的電費支出將成為制約5G快速部署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于5G設備高能耗、運營成本高的問題,張云勇表示,“一直在雙向發力”,設備制造商通過優化協議、升級標準、迭代芯片等措施,降低5G設備的功耗。同時,我們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達成共識,逐步將轉供電變成直供電。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為促進5G新基建發展,出臺了補貼政策。“5G面臨的電費高問題已有了好轉。不過,把業務做強、規模做大,通過平攤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根據張云勇的測算,若建設一張與現有4G覆蓋水平相當的5G網絡,700MHz較3.5GHz可減少無線設備及光纜、傳輸系統等建設投資約1900億元,每年節省電費、租費等運營成本約200億元。建議充分發揮700MHz“數字黃金”頻段在信號覆蓋范圍及頻分雙工時延方面的優勢,協調四家5G通信運營企業聯合開展700MHz低頻5G網絡的共建共享。
“700MHz對建設完善農村和邊遠地區5G普遍覆蓋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對消除數字鴻溝意義重大。”張云勇表示,我國700MHz低頻資源大部分已分配給中國廣電。中國廣電和中國移動已宣布雙方700MHz共建共享。建議建設一張全國范圍低頻5G共享接入網,由四家基礎電信運營商共享接入使用,避免重復建設,保持行業相對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