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結束后舉行“部長通道”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
對于如何看待我國的制造業已經占到了全球30%左右,但與此同時制造業在國內GDP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如何保障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問題答記者問。
對此,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說,我國制造業在2015年占比達到32.5%以后,比例在逐年下降。但要看到,我們的經濟總量在不斷提升,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制造業,總書記多次強調制造業是我們國家經濟的命脈所系,要做優做強實體經濟。
肖亞慶指出,推動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完善產業鏈,補短板,使得任何時候制造業都是經濟支撐;二是推進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高地化,使得我國制造業水平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三是供給側改革,要對傳統行業進行技術改革,實行現代化技術改造。
同時,要發展新興戰略產業,比如5G和通信設備的芯片。“但是,新產業發展不能搞盲目重復建設,也要防止一哄而起,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規律有序發展。”
此外,還要特別鼓勵集群發展,鼓勵發展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
“高質量發展、保持制造業比重,是一個久久為功不斷堅持的過程。”肖亞慶說,過程中要堅持改革開放,深化國際合作,使得我們的發展更加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