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為減少對非歐洲技術的依賴,歐盟希望到本世紀20年代末生產出全球五分之一的尖端半導體,并在5年內制造出首臺量子計算機。
據路透社布魯塞爾3月8日報道,歐盟這項計劃名為“2030數字羅盤”,是在新冠疫情暴露出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依賴中國和美國企業的關鍵技術后提出的。
報道稱,該計劃提到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半導體的全球性短缺是導致世界各地汽車制造廠關閉的原因。半導體可應用于聯網汽車、智能手機、聯網設備、高性能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產品。
路透社記者看到的一份歐盟文件稱:“我們擬定的目標是,到2030年,歐洲生產的尖端、可持續半導體(包括處理器)至少占全球總產值的20%。”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塔格和歐盟委員蒂埃里·布雷東于9日提出這項計劃。這項計劃需要得到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的批準才能實施。
另據法國《回聲報》網站3月8日報道,計算機服務器、5G網絡、電動車——半導體的需求從未如此強勁過,目前汽車工業的半導體供應短缺就是一個例證。如果歐洲不加強半導體產能,這種供貨緊張局面可能會變成一種常態。
報道指出,半導體制造商屈指可數,80%產自亞洲,總產值可達4330億美元(1美元約合6.5元人民幣——本網注)。
報道稱,半導體兩大制造巨頭都在亞洲:韓國的三星和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據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統計,美國的半導體產能僅占全球的12%左右。如果英特爾公司放棄芯片制造業務的話,這一占比會更低。整個歐洲在全球半導體產能中僅占7%。
報道提到,為了避免屢屢缺貨和減少對亞洲的依賴,歐盟正在嘗試加強半導體產業。去年12月,歐盟十多個成員國(包括法國)宣布準備建立一個“工業聯盟”,以加強歐盟在“芯片設計和生產”方面的能力。
法國市場研究機構Yole Developpement認為,要想讓歐洲加入5納米甚至3納米的芯片競賽,就像是“在沙漠中建一座教堂”一樣困難。該機構總裁讓-克里斯托弗·埃盧瓦稱:“今天,歐洲并沒有此類芯片的市場需求。”該機構認為,關鍵是加強現存廠家(如意法半導體企業)的實力,以幫助它們滿足當今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