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導體是國家2030規劃和“十四五”國家研發計劃確定的重要發展方向,被視作我國半導體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但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諸多亂象。全國政協委員王文銀建議,要采取果斷措施,并推動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落地。

目前第三代半導體行業的觸角延伸到了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鐵交通、新能源充電樁等關鍵領域,處于爆發前夜,前景美好,未來可期,但王文銀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這一領域的三大現象仍值得注意:
第一,錯位。目前第三代半導體性價比優勢逐漸顯現,但產品開發和市場終端應用存在需求錯位的現象。相關機構預測,未來十年全球SiC和GaN功率半導體的銷售收入將達年均兩位數增長率,到2029年銷售收入將超過50億美元。與投入相比,第三代半導體收入較少,卻匯聚了大量資源,且先進入市場的全球巨頭已經建立了自身的朋友圈與護城河,我國行業內高端產品也多為進口;第二,擠兌。當一種新興產業起來后,很容易導致大家在短時間內一擁而上,第三代半導體行業也不例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爆發式增長,容易引發人才及資金的擠兌性風險。尤其是人才方面,我國半導體從業人才,尤其是10年以上經驗從業者奇缺,而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人才培養至少需要3-5年,想要彎道超車,則需要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性,讓有限的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散亂。在國家政策的加持下,全國各地項目紛紛上馬。據不完全統計,整個2020年有超14個第三代半導體項目及相關產業園簽約落地,總投資額超800億元,涉及7個省份9個地區。部分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的存在,意味著行政命令對產業鏈的影響大于市場調節,投資轉換效率低,難以滿足產業團戰需求。同時第三代半導體盈利釋放緩慢,需避免產業發展從一擁而上變為一地狼藉,通過規劃引導將地方付出變為真正的產能。
對此,王文銀建議:
首先,重點扶持,協同攻關。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涵蓋范圍較廣,可以在國內重點扶植3-5家世界級龍頭企業,加大整個產業鏈條的合作力度。從現狀來看,美國的科銳、德國的英飛凌、日本的羅姆三家公司占據了全球SiC市場約70%的份額。就國內而言,四川海威華芯是第三代半導體最成功的典范。我們必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協同龍頭企業攻關,才能形成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良性發展格局。
其次,聚焦市場,搶占高地。第三代半導體歐美日廠商起步早,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美國的SiC產量甚至占據了全球70%-80%的市場。中國需在產業規劃上做出更大努力,通過研究不斷論證產業的實際發展路徑。目前第三代半導體在工業、消費、汽車等領域都有了實際應用,未來可以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來探索更多應用場景,不斷創新,探索殺手級應用,同時做大蛋糕,占領市場,徹底將行業的發展由政策驅動轉變為市場驅動。
最后,腳踏實地,合理規劃。全球半導體年產值近5000億美金,90%以上來自第一代半導體。第三代半導體部分屬于為了搶占市場的超前投資,我們堅信我國第三代半導體能夠崛起,也不能忽略第一代、第二代半導體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從頂層設計入手,合理配置半導體領域資源,聚焦成熟產品,攻關關鍵產品,才能迎來半導體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