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四季度末以來,全球汽車產業“缺芯”問題日益嚴重,近期眾多的車廠都因“缺芯”而被迫停產或減產。市場預估,一個月內有十個國際品牌旗下的19家車廠的生產受到影響。對此,歐美日等國政府開始積極與中國臺灣政府溝通,希望讓臺灣的晶圓代工廠能夠優先保障車用芯片供應。
隨后,臺積電于1月28日對外宣布,“正重新調配產能以增加對全球產業的支持,以緩解車用芯片供應挑戰對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是臺積公司的當務之急”。
業界消息人士透露,臺積電將采取極其少見的“超級急件”(super hot run),臨時插單生產車用芯片,但最快可能要三個月后才能開始交貨,甚至更久。
日經亞洲評論指出,臺積電將以“超級急件”(superhotruns)方式來生產車用晶片,將周期縮短最多50%。多數車用晶片的生產周期約40~50天,臺積電以“超級急件”處理,代表時間可縮短至20~25天甚至更少,但這樣的狀況是十分罕見的。
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這么做其實會“內傷”,因為“超級急件”方式會降低設備機臺的效能、打亂至少排到三個月后的生產時程,生產成本更是不降反增,以及可能的良率折損。還有一個問題是,通常顧客要制造商趕單就要加錢,這些風險也需要反映在價格上。但對此歐美日大車廠的態度仍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