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公司不僅造車,還造汽車芯片模塊。1月19日,本報記者從東風汽車集團公司旗下的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獲悉,年產30萬套功率芯片模塊的生產線4月將投入量產,產品可打破海外壟斷、替代進口,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自2020年12月下旬起,因汽車芯片短缺,大眾、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等六大車企開啟全球減產計劃,部分工廠暫時停產。
智新半導體研發、生產的汽車芯片模塊,被稱為功率半導體模塊(IGBT模塊),是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直接控制全車交直流轉換、高低壓功率調控等核心指標,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最強大腦”。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國內電動汽車用功率半導體模塊長期依賴進口,近80%的市場份額被英飛凌、法雷奧、三菱電機等歐美日企業壟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日前指出,沒有自主可控的汽車芯片,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將重蹈合資車覆轍。
IGBT模塊設計和制造工藝難度極高,被譽為“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珠穆朗瑪峰”。目前,國內僅有三家廠商具備汽車用功率半導體模塊的研發、制造能力,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即為其中之一。“從國外進口功率半導體模塊,不僅價格高,而且供貨不穩定,隨時都有可能被‘斷供’”。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董鴻志介紹,為改變被動局面,東風與中國中車合作,2019年合資組建智新半導體,在東風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功率半導體模塊封裝測試生產線,重點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自主研發、制造和銷售功率半導體模塊,以替代進口。
1月19日,記者在東風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一號園區內看到,智新半導體占地約6000平方米的功率半導體模塊生產車間纖塵不染,工作人員從頭到腳全副武裝。
這條功率半導體模塊生產線已完成安裝、調試,正在進行小批量試生產,模塊的試驗、驗證同時進行,預計4月量產。據悉,“東風造”功率半導體模塊的總體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價格卻比進口便宜一半。
董鴻志19日介紹,公司攻克了從功率半導體模塊的封裝、可靠性試驗以及系統應用等多個難關,憑借穩定的產品性能拿下東風內外多家企業的訂單。

據悉,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9月17日正式注冊成立,其前身為2001年成立的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東風公司發展新能源汽車事業的主陣地,經歷了“以整車為研究對象”,到“研發新能源汽車平臺和整車控制器”,再到 “發展研究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三個主要階段。
公司按完全社會化、高度市場化原則,布局未來十年核心技術和資源,聚焦新能源“三電” 、氫能源和智能駕駛三大業務。當前已形成完整的“三電” 產品開發、試驗驗證、制造銷售、匹配服務能力,擁有近300名各類技術人員,260余臺套各類試驗設備。已完成覆蓋電驅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全領域的商品規劃。具備行業領先水平的新一代集成式電驅動系統iD2系列已完成開發并小批量投產,混合動力總成HD120將于2020年9月實現SOP。
目前公司“三電”工業化能力建設已階段完成。 占地133畝的1#園區40萬套電控、10萬套電池系統的產能已建成投產,30萬只IGBT產能預計2020年底投產;占地360畝的2#園區已完成1.1期建設,目前已擁有28萬套電機及驅動總成、1000套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