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賽微電子發布投資者調研相關信息,該公司自2020年9月底,其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成并達到投產條件。此后至今,公司北京產線一直在結合內部驗證批晶圓的制造情況,調整優化產線,并繼續做好人員、技術、工藝、生產、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同時推進整座工廠建筑的竣工驗收工作。
根據公司當前實際建設情況與生產計劃,預計2021年2季度實現正式生產,2021年下半年預計實現50%的產能,即月產5000片晶圓,2022年實現一期100%的產能,即月產10,000片晶圓;2023年實現月產1.5萬片晶圓,2024年實現月產2萬片晶圓,2025年實現月產2.5萬片晶圓,2026年實現月產3萬片晶圓。
談及公司瑞典MEMS產線與北京MEMS產線的分工定位,賽微電子表示,依據公司MEMS業務發展的整體規劃,瑞典與北京MEMS產線是分工協作的互補關系,雖然瑞典產線已具備8寸線的量產能力,在純MEMS代工企業中產能規模也處于領先地位,但與IDM廠商及傳統CMOS代工廠相比,瑞典產線的產能規模處于整個MEMS代工市場的中等水平,當地擴產后的產線也無法消化大規模量產訂單,比如來自工業、消費電子領域的大規模訂單;北京MEMS產線運轉穩定后,則可以承接規模較大的工業、消費電子領域訂單,提供工藝開發及大規模量產代工服務,在積累一定的經驗后可以涉足工藝更復雜的領域。
北京MEMS產線成熟后,公司將繼續保持瑞典產線的運營,一方面可以實施跟蹤國際MEMS技術及行業發展、保持技術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協助解決小批量、高工藝難度的訂單。瑞典與北京產線在工藝開發方面的合作是圍繞客戶需求展開的,同時也會根據不同國家、行業客戶的多樣化特點進行安排。在工藝開發方面,瑞典產線經驗豐富、覆蓋全面,幾乎可以滿足通訊、生物醫療、工業科學和消費電子等各種領域的需求,在一些MEMS的新興應用領域如激光雷達、各類智能傳感器的開發方面具備引領性;而北京產線的定位是國產替代與規模量產,因此在運轉初期會向通信、工業、消費電子領域傾斜,此后再逐步拓展其他產品與領域。
此外,即使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賽微電子的瑞典產線較為可控。同時,自并購開始公司便支持瑞典產線持續擴產。本次歷經3年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投入,2020年9月,瑞典原有6英寸產線(FAB1)終于升級切換成8英寸產線,原有8英寸產線(FAB2)亦已完成擴產,合計MEMS晶圓產能提升至7,000片/月的水平,產能在2019年末的基礎上繼續提升了30%。
由于不同產品的高度差異化、定制化以及工藝復雜、代工難度較高,規模效應的發揮難度較大,MEMS代工的良率一般低于傳統IC制造的良率,就目前情況來看,瑞典產線70%左右的良率已屬于業內領先水平,由于近年來一直處于升級擴產狀態,產線潛力尚未完全發揮,隨著大規模升級擴產工作的完成,生產逐步穩定,瑞典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及良率在未來仍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在GaN業務領域,賽微電子也做出了一定的布局,公司近期剛對GaN業務兩家子公司聚能晶源與聚能創芯的股權結構進行了調整,兩家公司的架構及業務進行合并,以利于GaN業務的進一步發展。GaN屬于新興領域,也是我國與歐美日韓國際半導體企業相比起步時間相差不遠、技術差距較小、我國消費量較大的分支領域,從過去幾年公司GaN業務的發展經驗看(外延材料性能優異,市場需求及客戶訂單積極,面臨的挑戰在生產環節),以適當方式布局生產制造環節、最終形成IDM模式或許將成為一項現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