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2021年的關鍵詞就是——漲價。2020年四季度以來,已有超過20家半導體企業發布“漲價函”,行業漲價幅度平均在10%-20%之間,個別企業如得一微電子,其嵌入式存儲控制芯片上調50%。此番“漲價潮”背后的原因是?漲價的背后是否又會加速行業的發展?
超20家半導體企業發布“漲價函”
歲末年初,半導體行業迎來“漲價潮”。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聯電、格芯和世界先進等公司價格提高了約10%-15%。國信證券預計,2021年漲幅可能接近20%,急單甚至40%。
除了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外,此波“漲價潮”也擴展至元器件領域。記者注意到,2020年四季度以來,新潔能、匯頂科技、華微電子、上海貝嶺、晶豐明源、富滿電子、華潤微等多家半導體廠商紛紛發布漲價通知函。
據信息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芯片企業發布“漲價函”。比如,山東晶導微電子也發布了漲價通知。該公司表示,從2021年1月1日起發貨的所有產品價格將進行調整,所有未交訂單都將以調漲后的價格為準,如有不接受,可以取消訂單。
匯頂科技的漲價函中也提到,從2021年1月1日起,公司的所有產品美金價格在現行價格的基礎上統一上調30%,所有之前收到單位交付的訂單也需要重新進行價格變更。
從披露的情況來看,行業漲價幅度平均在10%-20%之間,個別企業如得一微電子,其嵌入式存儲控制芯片上調50%,成為了漲價幅度較大產品之一。記者看到,存儲控制芯片廠商得一微電子在元旦假期里發布了漲價通知,該公司表示,所有嵌入式存儲控制芯片在現行價格基礎上統一上調50%,調整方案從2021年1月1日0時執行。
天風證券分析師指出,半導體芯片漲價背后體現的是行業景氣,漲價是表象,供需關系是核心。行業景氣度持續兩個季度,大概率會向上傳導到材料和設備環節。
背后是“需求+國產替代”雙輪驅動
半導體掀起“漲價潮”的原因有哪些?從各家的漲價通知來看,漲價原因實際上大同小異:由于上游原材料以及封裝成本持續上漲,且產能緊張、采購周期延長,產品成本大幅增加,故提升產品價格來分攤成本壓力。
比如,國內最大的功率半導體企業華潤微在漲價通知中表示:“2020年以來,全球集成電路的晶圓制造及封測產能持續緊張,導致交期延長。部分關鍵原材料漲價,大部分晶圓廠以及封測廠均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漲價,導致芯片以及電路整體成本大幅度上升。從目前各廠家的訂單情況來看,預計供貨緊張狀況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聯想之星投資副總裁劉慶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原因很多樣,最后的漲價是多種因素的疊加:“大廠因為疫情原因,供應鏈(如材料、設備零部件等)受阻,以及工廠疫情控制隔離、開工不足,導致可交付產能大幅度下降;疫情刺激宅經濟和辦公線上化,帶動相關應用領域芯片需求激增,如游戲終端、筆電、視頻會議系統、體溫及安全監控等等;國內客戶擔憂芯片供應安全,積極備貨,如華為至少備了兩年庫存,加劇了供應緊張局面;隨著連連漲價,各個分銷渠道及貿易商囤貨炒貨,使局面更加緊張。”
據了解,2020年下半年以來,由于8英寸晶圓廠產能持續緊張,引發電源管理IC、功率半導體等供不應求而開啟漲價潮,隨后芯片封測廠、汽車電子企業、芯片設計公司均紛紛做相應提價。
信達證券研報指出,受晶圓廠產能限制以及當前下游需求旺盛,8英寸晶圓代工資源供不應求。以功率半導體市場為例,當前正迎來下游手機快充、無線充電等產品的需求推動,加速功率半導體供不應求。
2020年行業總融資金額破千億元
半導體漲價,背后是供需關系的變化。那么,國內這一賽道的發展現狀如何?
據悉,作為最高精尖科技的代表性領域,芯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水平,如今已經上升到各國國家戰略的高度。近年來,嗅覺靈敏的投資人開始關注中國芯片、半導體產業機會,A股芯片板塊持續大熱的同時,該賽道的投融資熱潮也一浪高過一浪。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芯片半導體賽道共發生投融資事件3169件,總投融資金額超6025億元。2017年,芯片半導體行業共發生投融資總金額2105億元,為十年來最高峰,其中1500億元融資被行業巨頭紫光集團一舉拿下,國資占據主導地位,成績矚目。
2020年,芯片半導體行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458起,總金額高達1097.69億元。2020年芯片半導體賽道的投融資金額和數量均在過去十年中排第二位。整體呈穩健遞增趨勢。
其中,最高融資金額被中芯國際拿下,合計198.5億元,由國家基金一期、國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電路和國家集成電路共同注資,皆為國資背景。據悉,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高科技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
中芯南方、安世半導體以及中興微電子等企業獲得的融資金額同樣矚目。2020年的芯片半導體投融資賽道上,共有16家企業獲得總金額超過10億元融資,其中共計融資事件27起。
未來向上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
目前,國內在科技桂冠上的明珠領域半導體技術方面雖然還處于追趕狀態,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半導體板塊前有廣闊市場,后又政策紅利,在雙層利好下,行業景氣度將得到延續。
創道投資咨詢合伙人步日欣向記者表示,半導體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基礎,所有電子設備的供電工作、運算處理、信息存儲等,都離不開半導體。因此,未來向上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表示,半導體行業的整體發展前景向好,從目前的角度出發,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驅動力一方面是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政策,國際環境所導致的市場區域性供給不平衡。”
不過,半導體行業也具有產業鏈長的特點,涉及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多個領域。華西證券認為,國內半導體行業在大環境的驅動下,未來3至5年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重點推薦半導體產業鏈核心標的,包括芯片設計、設備和材料、功率半導體、芯片制造、芯片封測等細分領域。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也向記者表示,隨著5G技術的發展,實現萬物互聯,可以支持8000億設備同時在線,每個設備都需要半導體芯片,未來前景可想而知。
“未來芯片需求巨大,這也意味著芯片產業設計、制造和封測等上下游產業環節都面臨巨大的發展需求。需求是推動芯片封測產業環節增長的根本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