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銷量數據顯示:比亞迪(002594.SZ)2020年12月銷量為56322輛,同比增長30.44%;2020全年銷量共計426972輛,新能源汽車為189689輛,燃油汽車為237283輛,同比增長2.32%。在2020年全年銷量發布后,多家證券機構維持比亞迪“增持”或“買入”評級,其中半導體和電池業務成為比亞迪的重要加分項。
華西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預計弗迪系的獨立運營、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動力電池外供等零部件市場化的布局或將拓展業務空間,貢獻新增量。中信證券則表示,比亞迪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旗艦車型“漢”銷量破萬,預計爆款可持續性強;同時比亞迪半導體預計2021年內申報上市,公司中性化戰略穩步推進。
從比亞迪近期對外發布的消息看,半導體和電池業務的上市進程明顯在加快。
“國產替代”成必然
半導體先行分拆上市
比亞迪董事會日前通過了比亞迪半導體籌劃分拆上市一事。比亞迪同時表示,本次分拆事項不會導致比亞迪喪失對比亞迪半導體的控制權。據了解,本次分拆上市尚處于前期籌劃階段,尚未披露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的上市地點。
比亞迪表示,經過十余年的研發積累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比亞迪半導體已成為國內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領導廠商。今后也將依托比亞迪半導體在車規級半導體領域的積累及應用優勢,逐步實現其他車規級核心半導體的國產替代。未來,比亞迪半導體還將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同步推動工業、消費等領域的半導體發展,致力于成長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導體供應商。
IGBT是一個用在電驅動系統上的半導體部件,類似于電驅動系統的“CPU”。這是電動車上成本僅次于動力電池的零部件,占單車成本的10%左右。同時,它有較高的技術門檻,要想在乘用車上使用,需要達到很高的技術水準。目前半導體領域的統治者是英飛凌,中國一大半的電動車上用的都是英飛凌的IGBT產品,比亞迪在國內市占率排名第二。從2005年開始研發這一技術后,比亞迪已擁有完整的IGBT生產技術,包括設計、制造、測試與封裝。
“如果從技術和產品水準上說,比亞迪的IGBT業務在中國的相對地位可能還要高于動力電池。這一技術的開放,就和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其他獨角獸一樣,是一個典型的‘國產替代’的故事。同時,寧德時代的崛起也讓比亞迪看到,現在分拆半導體業務有利于利用好當下這段市場空窗期,迅速在半導體市場完成身份切換成為重中之重。”有業內人士評價。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美關系日益緊張、半導體行業獲得國家政策持續利好傾斜的狀態下,中國品牌的IGBT產品趕上全球頂尖水平的速度可能會比同處自主研發困境中的手機芯片快得多。而在國內車規級IGBT業務的發展前景中,政策傾斜又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早在去年4月,比亞迪就曾發布公告宣布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重組并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其還表示,比亞迪半導體積極尋求適當時機獨立上市。此后約2個月時間里,比亞迪半導體火速完成了A輪以及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金資本、國投創新、Himalaya Capital等國內外知名的投資機構。兩輪融資總額為27億元,融資后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達到了102億元。目前,比亞迪直接持有比亞迪半導體72.30%的股份,為比亞迪半導體的控股股東。
比亞迪內部人士表示,半導體板塊的分拆上市將會早于電池板塊,因為半導體一早的布局就有對外銷售,與動力電池此前自給自足的垂直供應有所不同,雖然動力電池現在也開始對外銷售,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對此,有專業人士認為,比亞迪此舉正是為了吸取比亞迪電池的教訓。早前比亞迪電池在國內動力電池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在寧德時代推出三元鋰電池之后,其在動力電池市場上的地位就逐漸受到了威脅。相較寧德時代,比亞迪動力電池一直受到來自集團內部的各種制約,優勢的技術很難用于快速變化的外部市場,進而導致其在與寧德時代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落于下風。半導體業務通過分拆上市,對其打破這一局面自然大有幫助。
業務版圖再擴張
電池外供空間漸開
在宣布半導體先行分拆上市的同時,比亞迪電池業務也是動作頻頻。
元旦剛過,比亞迪就迎來旗下2021年第一家新公司。1月4日,由弗迪實業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重慶弗迪電池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為1億元。弗迪實業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這也意味著新成立的電池研究院由比亞迪100%間接持有,比亞迪的動力電池版圖再度擴張。
也就在半個月前,12月21日,比亞迪總投資60億元的蚌埠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也正是簽約。該項目分兩期進行,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超百億元。
作為比亞迪的全資控股公司,弗迪似乎還沒有被大眾所熟知。如今它已經是一家獨立布局5大分公司的零部件商,包含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弗迪視覺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基本涵蓋了整車制造的各個環節。隨著蚌埠市政府與比亞迪在合肥舉行了電池生產基地的項目簽約儀式,弗迪的電池生產制造將正式落地。據比亞迪此前公布的數據,比亞迪旗下的弗迪動力電池公司已在深圳、西安、青海、重慶、長沙、貴陽建立生產基地,到2021年和2022年包括“刀片電池”在內的總產能分別達到75GWh和100GWh。
在裝機量方面,比亞迪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約為1.940GWh,1至11月累計裝機總量約為10.531GWh。對于動力電池外供情況,比亞迪表示,在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部分由比亞迪對外供應動力電池的車型已經體現。在比亞迪發布刀片電池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比亞迪也以開放的心態與行業進行探討,更多外供情況可以關注相關官方信息內容。有業內人士評價稱,隨著比亞迪漢等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增長,以及動力電池產能持續爬坡,比亞迪動力電池內部搭載率有望快速提升,外供空間的打開也將提速。
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預計等動力電池對外銷售占到一定的份額后,才可能啟動分拆上市流程,新推出的刀片電池將有助于加快比亞迪電池外售的步伐。而半導體先行一步,逐步開放和市場化拓展,比亞迪將由此為開端,加快推進旗下其他業務板塊的分拆。市場認為,“弗迪系”不斷壯大的背后,是比亞迪電池業務分拆上市的越來越近。
過去一周,比亞迪股價一度上漲近10%、突破220元/股,總市值一度超6000億元。2020年年初至今,比亞迪A股股價累計漲幅高達350%,多家證券公司維持“買入”評級。在新能源車市場和電池市場受到了特斯拉和寧德時代的猛攻,讓比亞迪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半導體和電池無疑將成為比亞迪突圍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