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經濟已進入中速增長平臺,在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要在“十四五”期間持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必須充分釋放前沿數字技術創新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帶動作用。在眾多前沿數字技術中,5G以劃時代的技術能力、廣泛的應用前景以及對其他技術的帶動作用,有望成為啟動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關鍵支點。
2020年12月15日,在“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 數字經濟分論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韋柳融發布了《中國5G發展和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2020年)》。白皮書以展示5G商用發展趨勢為核心內容,客觀梳理了5G商用一年以來,5G產業的進展、成績、經濟社會影響及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2~3年發展趨勢進行研判,希望能為社會各界深入了解5G產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白皮書指出,商用一年來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商用網絡,獨立組網率先規模商用,網絡性能顯著提升,在虛擬專網方面的探索取得積極進展。適度超前的網絡建設為5G應用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5G對經濟社會影響潛力開始顯現。
一是推動ICT產業步入增長新軌道;二是與千行百業的廣泛融合,正在為經濟社會的創新發展打開廣闊空間;三是推動我國就業結構調整升級,催生新的就業崗位并推動勞動力市場從低技術崗位向高技術崗位轉移。
截至2020年9月,各省市(區、縣)先后共出臺5G政策文件累計460多個,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
信通院表示,電信運營企業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迅速啟動5G建設大規模招標,推進網絡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截至2020年10月,中國已累計建設5G基站超70萬個,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商用網絡,遠超第二名韓國數倍。
2020年1-11月我國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2.81億部,其中5G手機1.44億部,占比51.4%。5G手機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從月度數據看,6月份開始5G手機單月出貨占比超6成,后續也一直維持較高比率。目前我國共有217款5G手機獲得進網許可,預計到2020年底,中國5G網絡終端連接數將達2億,消費級市場穩步推進。
信通院預計,2020年5G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8109億元,直接帶動經濟增加值1897億元,間接帶動總產出約2.1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增加值約7606億元。
信通院指出。但我們仍應客觀看到5G釋放增長潛力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5G網絡尚未實現全國廣覆蓋;二是5G支撐行業應用的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提升;三是應用配套支撐產業仍處于培育初期;四是跨行業產業生態尚未建立。因此,未來2~3年5G產業發展將進入關鍵期。這一時期,既是5G應用生態的培育期,也是各廠商積蓄實力、加速轉型成長的重要窗口期。
預計未來2~3年,我國5G網絡建設仍將呈持續推進趨勢,逐步實現廣域覆蓋,具有5G特性的消費級創新應用可能在2022-2023年規模增長,行業應用仍將處于導入期并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行業應用技術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更多新產品將迎來發展機遇。產業轉型之風已起,需產業界同仁齊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