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和谷歌進一步深化在瀏覽器上的合作,不斷打磨出功能更全面、用戶體驗更優秀的瀏覽器。近日在 Chrome 中新增了清除瀏覽數據改進、iframe 的惰性加載;在 Edge 瀏覽器中清除自動完成條目的新功能。
首先是原生支持 iframe 的惰性加載(又稱延遲加載)。iframes用于將一個網頁嵌入到另一個網頁中,如今最常用來嵌入其他網絡服務的媒體,如推特、Instagram帖子、YouTube視頻甚至 Spotify 曲目。
當使用<iframe loading=lazy>標簽時,他們有3個附加參數。
lazy:是惰性加載的良好條件。
eager:是不適合惰性加載的,馬上加載。
auto:瀏覽器會決定是否懶惰加載。
谷歌表示 iframe 惰性加載平均可以節省 2-3% 的數據,并讓加載時間減少 10 秒。
目前在 Chrome 瀏覽器中清除瀏覽器數據的難度有點大。在清除瀏覽器數據頁面,會自動對焦到“清除數據”按鈕上,這樣當你按下 Enter 按鈕的時候意味著你的所有數據都會被刪除。
Chromium 團隊成員 Orin Jawaroski 聲稱這種對話是 "觸發式的",可能會導致意外的數據丟失。Orin 表示:“我們正考慮調整按鈕默認聚焦。這樣我們就可以按一次tab鍵來武裝清除數據按鈕。這是一個安全機制,既能保護所有用戶,又不會給那些喜歡快速鍵盤驅動清除的用戶造成太多負擔。”
在 Chrome 86 中,谷歌已經將“取消”設為默認,這意味著用戶不能因為一不小心按下鍵盤按鈕而意外刪除所有的瀏覽器數據。
在 Edge Canary 86.0.587.0 版本中,當你將鼠標懸停在一個條目上時,會出現一個X按鈕,允許你刪除個別令人尷尬的自動完成,而不刪除其余的有用的歷史。
來源:cnBe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