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兆易創新(603986)、匯頂科技(603160)、國科微(300672)分別發布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擬自該公告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采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所持3家公司不超過1%的股份。
記者了解到,兆易創新、匯頂科技、國科微均是國家大基金一期投資的芯片公司。這次減持是國家大基金首次在A股市場披露減持計劃,引起了市場的熱議。
3家公司年初至今漲幅頗大
記者注意到,在本次減持前,國家大基金持有國科微2812.55萬股,占國科微總股本的15.63%;持有匯頂科技3020萬股,約占匯頂科技總股本的6.63%;持有兆易創新3121.30萬股,約占兆易創新總股本的9.72%。
按12月20日收盤價計算,兆易創新的1%股權為6.27億元,匯頂科技的1%股權為9.33億元,國科微的1%股權為0.79億元,三者合計16.39億元。
記者發現,匯頂科技、國科微、兆易創新都是國內芯片細分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今年的行情中表現優異,3家公司年初至今的漲幅分別為161%、93%和214%。
記者了解到,在12月20日之前,國家大基金從未進行過減持。
國家大基金一期于2014年成立,是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設立的,基金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
該基金的投資總期限計劃為15年,分為投資期(2014~2019年)、回收期(2019~2024年)、延展期(2024~2029年)。也就是說,今年已經進入國家大基金的回收期。
深圳百侖基金總經理胡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減持公告內容來看,這次減持應該是該基金的正常財務投資決策安排。國家大基金一期成立的初衷是解決集成電路半導體等領域的融資與發展問題,在權衡投資目的和財務回報后,減持符合基金的運作邏輯。此次減持在短期內可能對集成電路和半導體板塊股價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國家大基金在實現相關政策目標之后退出,反而可以理解為相關產業發展已符合國家預期,投資者仍然可以擇機布局。
與普通公司股東或高管減持相比,國家大基金的減持更多是出于投資目標的實現,而普通股東和高管減持,本質上還是一種變現或者融資行為。
國家大基金二期重點投5G
資料顯示,從成立至今,國家大基金一期累計對外投資了72家公司或機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布局,涵蓋了IC設計、IC制造-代工、IC制造-存儲、特色工藝、封裝測試、設備、材料及生態建設等各個環節。
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統計顯示,國家大基金一期投資了納思達(002180,股吧)、國科微、北斗星通(002151,股吧)、耐威科技(300456,股吧)、兆易創新、匯頂科技、景嘉微(300474,股吧)、三安光電(600703,股吧)、長電科技(600584,股吧)、通富微電(002156,股吧)、太極實業(600667,股吧)等18家A股上市公司。
“國家大基金的減持肯定會對個股的股價造成一定影響,但由于沒有徹底減持完畢,所以也不能說股價就會見頂下跌。對于后續,也不一定會對其他國家大基金投資的上市公司產生影響,主要還是取決于個股的估值區間和上市公司的后續發展情況。另外,這3家公司分別屬于近幾年發力芯片研發的公司,所研發的芯片還不屬于高性能芯片,過高的漲幅透支了一定的未來空間,建議投資者回避短期的股價波動。”廣東展富資產總經理鐘海波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大基金一期投資接近尾聲的同時,國家大基金二期也在快馬加鞭地布局。信息顯示,國家大基金二期已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2041.5億元。
對于二期的投資方向,國家大基金管理人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路軍在11月份媒體峰會上表示,國家大基金二期會在一期合作的項目基礎上,根據當前的市場形勢作一些新的布局,5G肯定是投資重點。同時,路軍強調,國家大基金二期將明確拒絕利用非正常手段進行競爭的項目,以及造成國內產業布局不合理或者過熱的項目。
中信證券認為,從2020年來看,“國產替代”深入仍是國內半導體板塊最強邏輯,其核心元器件供應鏈在高性能運算、存儲、模擬、射頻芯片、EDA工具等領域的本土企業有望受到更大力度的扶持。長期而言,國內半導體板塊核心邏輯是10年維度的自主可控,后續政策、資金支持有望加大。行業龍頭公司具備先發優勢,且在政策自上而下逐步落地過程中有望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