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未來圖書室”公益項目之前,其實對張曉良已不陌生,因為他的“人氣”,因為與他曾有過的一面之緣。
那是去年10月在蘇州,期貨日報第七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頒獎典禮上。彼時,我作為工作人員站在人群中向臺上張望,心中滿是好奇,好奇于這個頂著“期貨海盜”名頭打擂的張曉良會有著怎樣的氣勢,還好奇于這匹中途闖入擂臺不疾不徐攻守進退,更以干凈利落的兩記猛招拿下重量組亞軍的“黑馬”又是如何地凌厲。
我還記得他當時的樣子:身著藍灰相間的沖鋒衣,笑容坦率,眼神真誠,言語溫和。在一些或鮮衣怒馬神采飛揚,或不動聲色老成持重的獲獎選手當中,這個年輕人單純樸實卻有著說不出的簡單從容。
論壇環節,他與眾高手論劍“如何突破自己的交易”。在大家的凝視下,他娓娓道來自己的交易心得與感悟,理智坦誠。
“清朗朗的一個男子,走在異鄉他處,卻也不急不躁,有閑情亦有鎮定。”胡蘭成筆下的這段描述忽然就跳入腦海。我覺得這就是對他的描述。
就是這個年輕人,頒獎典禮后將自己的大賽獎金悉數捐出,委托期貨日報“做公益”。
于是,便有了我們的第二次交集。
圍繞公益項目的選取與落實,我與張曉良有過多次的交流。他不難接觸,我甚至覺得我們言談甚歡,盡管他的話語總是簡單。我曾問他,為什么要捐出獎金,他的回答再簡單不過—“希望自己賺的錢能有一部分回饋社會”;當我就“未來圖書室”項目向他征詢意見時,他只是說了一句“教育是最好的慈善,自由是最大的公益”,而這句話卻讓我內心震撼了許久。他還細心地為期貨日報的愛心活動提出建議—期貨公司可以在行情軟件、交易軟件上添加例如“獻愛心”接口,客戶如有捐獻意愿可以很方便地通過這個通道來捐款。
最近,張曉良比較忙碌,今年期貨日報舉辦的第八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他又參加了。我問他“要是這一次無法超越自己,你害怕嗎”,他說,不害怕,因為“我覺得只有參加比賽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知道和高手們的差距在那里。去年獲獎后認識了不少期貨高手,這對我很有幫助和影響”。人生路上的每一步落腳其實都是在積累經驗,成長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改變,我們也會在這點滴變化中成長起來。我覺得張曉良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人,他有自己的節奏,正如他對市場的感悟:理解市場、順勢而為,而不是對抗和征服。
公益活動結束后,要寫對張曉良的專訪,我卻不知如何下筆,采訪記錄太簡單。費里尼、斯皮爾伯格喜歡用明星演繹他們的作品,他們用明星氣質里最令人顫抖的那些東西令觀眾感動,我也希望我能找到張曉良身上那些令人顫抖的東西,讓我的文章更精彩。但很遺憾,張曉良似乎不是一個很“配合”的受訪者,他總是坦率直接,讓我尋不到一點弦外之音。因為有幾次和他的交流都是他在健身房的間隙,有一天忽然我靈機一動,我覺得我可以用“堅持與執著”來入手寫這篇專訪了,于是我很急切地問他:“跑步嗎?跑馬拉松嗎?”他回了一個很害羞的表情,發過來一句“不跑,跑不動”。我在QQ的另一端啞然失笑。我想我知道該怎樣寫了。他的“令人顫抖的東西”正是來自于他的真實,因為真實而讓人覺得溫暖、善意。
他說他愛看電影,我讓他介紹喜歡的片子,我以為會是《華爾街之狼》、《紙牌屋》,甚至是最新炙手可熱的《歸來》,卻沒料到卻是一部老片子。他說“比較喜歡看戰爭片,《黑鷹墜落》印象比較深,我覺得做期貨跟戰爭一樣是一個死中求生的過程,經常會深陷困境,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努力摸索,才能最終贏得勝利”。
就像他說的“但凡期貨做得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經歷一段沒人支持、沒人幫助的黑暗歲月,而這段時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關鍵階段。猶如黎明前的黑暗,捱過去,天也就亮了。所謂千里馬,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耐力最好的。可以抱怨,但必須忍耐,積蓄力量,等待機會—這樣,做期貨才會有希望成功”。
想要更便捷、更高效、更實時地了解高手訪談、交易心得、高手活動、交易培訓、招聘信息、基金產品等,就關注我們的微信平臺吧,平臺號“www7hcncom”、中文名“七禾網”,或者直接登錄微信掃一掃以下二維碼: